中国民俗第七章中国民俗的特点.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蚕本是以桑叶为食的野生昆虫,在被驯养之前,人们就懂得利用野蚕抽丝了。从野蚕到驯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在5000年前开始。考古专家在山西的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半个切割过的蚕茧,那已经是5000多年前的事情了。甲骨文中不但有蚕、桑、丝、帛等字,而且有祭祀桑神和派人察看蚕事的卜辞,说明养蚕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经历过原始社会阶段,信仰过原始宗教,或长或短有其自然、图腾、祖先崇拜的历史。先民们为了生存与发展,在生产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便产生了“祀神驱鬼”的“祭仪”,产生了本民族的宗教职业者“巫觋(xi)”。 傩戏  “傩”,是由人和难两字组成。是古人对灾难的勇敢挑战,古人通过巫术方法去征服自然,从而寻求人类同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傩文化” 包括傩仪、傩俗、傩歌、傩舞、傩戏等项目。其表层目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  “傩”,是由人和难两字组成。是古人对灾难的勇敢挑战,古人通过巫术方法去征服自然,从而寻求人类同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傩戏 中国的傩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到商代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这就是傩舞。傩戏是在傩舞的基础之上发展形成的戏剧形式。傩戏表演的主要特点是角色都戴木制假面,扮做鬼神歌舞,表表现神的身世事迹。 傩是古代人与神灵的对话方式,后来逐渐成为人们表达美好愿望、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形式。目前,在我国江西、云南、贵州、安徽、湖南、广西等20多个省的许多乡村,傩文化仍在流传。 跨步 规则,分为2方。先的一方,从跨一步开始,跨出以后成单脚站立状,当然,一般会选一个稍弱的人第一个跨,待站稳后,第二个人继续,借助第一人的辅助,会跳得远一些。依此类推,直到第一方所有的人全部跳出。如果跳的时候,有人双脚着地,则“死掉”。另外一方以同样的方式跨步,但是要少跨一步。然后用手去推先得一方,如果全部推倒,则获胜,否则失败。连续获胜,就不断地增加跨出的步数继续,如果后迈步子的一方获胜,则从原先最好的步子数开始。 丢沙包???? 演变了很多种玩法。有画两条线一方在线内来回躲闪对方丢过来的沙包,丢中就算死掉,没丢中当然就可以继续玩下去,如果接到了丢过来的沙包,就可以从“死掉”的人里面挽回一个。还有画成蜗牛状的,跑到终点再回到起点,但不能被沙包丢中才是胜利.主要的规则都是一样的。 跳山羊? 山羊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某些体育器材以及任何自定的障碍物,这是个集体游戏,跳过的要逐步提升高度,玩法很多,但内容就是要跳过障碍. 老狼老狼几点钟? 选一人当老狼,站在一面墙前.其余人距10米左右.游戏开始,幼儿一起念:老狼老狼几点钟?一边念一边往前走.老狼答话时,其他人停下不动.老狼同时转身举起手指示意时间.老狼说完后,幼儿继续问老狼老狼几点钟?有些继续进行,直到老狼回答12点钟啦!老狼转身追逐,其余人往回跑,注意灵活躲避,跑回起点者为胜,被捉者下一轮游戏时做老狼. 斗鸡(斗拐、撞拐和碰拐) 男孩子的运动。一般有两种形式的较量,分别是群争群斗和单打独斗。在比赛过程中,选手摆出金鸡独立姿势,用单手或者双手将一条腿抱至另一条腿的膝盖以上,将对手撞翻在地或者失去平衡(或者撞出指定区域)者为胜。 拉叶子茎 找个叶子的茎,互相拉,看谁的结实把对方的拉断。 丢手绢 小朋友围成一个圆圈蹲着,一个小朋友绕到大家后面开始转,边跳边和大家一起唱“丢手绢”,手绢丢在某位小朋友后面,那位小朋友就要马上捡起手绢,去追前面的小朋友,如果前面小朋友跑得快,并且绕回到被丢手绢的位置蹲着,那么这个游戏又要重新开始。 走牛塞角 游戏人数:二人 游戏规则:双方要按图放置各自的两子,然后轮流走子,每动一子,走一步。第一步必须是A1(B1)子先走。在走的过程中,能将对方的两子同时塞(围困)死者为胜利。 九连环   明《丹铅总录》;“九连环,两者互相贯为一,行得关捩,解之为二,又合二为一。”清代十分流行。当时的九连环,采用金属丝制成圆形,小环九枚,九枚相连,套在条形横板或各式框架上,其框柄有剑形、如意形、蝴蝶形、梅花形等,各环均以铜杆与之相接。玩时,依法使九环全部连贯于铜圈上,或经穿套全部解下。后来采用铜或铁制作。其解法多种多样,可合可分,变化多端。    近人徐珂《清稗类钞》记其解法;“欲使九环同贯于柱上,则先上第一环,再上第二环,而下其第一环,更上第三环,而下其第一、二环,再上第四环,而下其第一环,再上第四环,如是更迭上下,凡八十一次,而九环毕上矣。解之法,先下其第一环,次下第三环,更上第一环,而并下其第一、二环,又下其第五环。如是更迭上下,凡八十一次,九环毕下矣”。开始是在闺阁妇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