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节回顾练习 1、多媒体技术是由于                      、                            、                                 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由多学科不断融合、相互促进而产生出来的。 2、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是(??? )。 ??? (1)建立技术标准???????? (2)压缩编码和解压 ??? (3)提高开发质量???????? (4)降低多媒体产品的成本 ??? A. 仅(1)??? B.(1)(4)??? C. (2)(4)????? D.全部 3、波形声音与MIDI音乐的区别。 第三章     音频信号处理技术 主要内容  音频信号基本概念 人类听觉特性 音频信号压缩技术  音频编码标准 应用实例  知识要点 音频信号的表示 音频信号的压缩技术 音频编码标准 声音合成实例 3.1 音频信号的基本概念  1.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一维的连续波,这种连续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上的连续性,二是幅度上的连续性。  3.1 音频信号的基本概念 2.声音的基本特点: (1)声音物理特性:频率、周期、声压、声强、动态范围、频谱; (2)声音心理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掩蔽效应、方向感、空间感、分贝; (3)声音的音质:频带宽度、信噪比、数据量。 3.1 音频信号的基本概念 3.音频信号的离散化    离散化实际上就是采样和量化,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步骤如图3.2所示:     3.1 音频信号的基本概念 5.音频文件的格式             音频数据必须以一定的数据格式存储在磁盘或者其他媒体上。音频文件的格式很多,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一下几种:主要用在PC上的以wav (waveform)为扩展名的文件格式,主要用在UNIX工作站上的以au(audio)为扩展名的文件格式,主要用在苹果机和SGI工作站上的以aiff(audio interchangeable file format)和snd(sound)为扩展名的文件格式,以及目前PC机上比较流行的以rm和mp3为扩展名的音频文件格式。  3.2 人类听觉特性 1.人耳的构造            人能听见各种声音,是通过一套复杂的听觉器官——耳实现的。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耳廓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耳朵,它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当声波经耳廓收集到耳内后,先振动了鼓膜,然后鼓膜的振动又由中耳的3块听小骨传到内耳。   3.2 人类听觉特性    内耳是听觉神经最末梢的部分,中耳传来的声波,刺激听神经的末梢,使之兴奋,兴奋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人就听到了声音。 2.掩蔽效应          一种频率的声音阻碍听觉系统感受另一种频率的声音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前者称为掩蔽声音(maskingtone),后者称为被掩蔽声音(maskedtone)。掩蔽可分成频域掩蔽和时域掩蔽。  3.2 人类听觉特性 3.时域掩蔽效应             所谓时域掩蔽是指掩蔽效应发生在掩蔽声与被掩蔽声不同时出现时,又称异时掩蔽。时域掩蔽又分为超前掩蔽(pre-masking)和滞后掩蔽(post-masking),如图3.4所示。若掩蔽声音出现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发生掩蔽效应则称为超前掩蔽,否则称为滞后掩蔽。产生时域掩蔽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大脑处理信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如图3.15所示超前掩蔽和滞后掩蔽:   3.2 人类听觉特性 4.频域掩蔽效应             一个强纯音会掩蔽在其附近同时发声的弱纯音,这种特性称为频域掩蔽,也称同时掩蔽(simultaneous masking)。             一般来说,低频的音容易掩蔽高频的音;在距离强音较远处,绝对闻阈比该强音所引起的掩蔽阈值高,这时,噪声的掩蔽阈值应取绝对闻阈。   3.2 人类听觉特性 5.临界频带            由于声音频率与掩蔽曲线不是线性关系,为从感知上来统一度量声音频率,引入了“临界频带(critical band)”的概念。通常认为,在20 Hz到16 kHz范围内有24个临界频带,如表3.1所示。临界频带的单位叫Bark(巴克),1Bark等于一个临界频带的宽度。   3.2 人类听觉特性 6.音频的有关定律  (1)频率域的主观感觉 (2)时间域的主观感觉 (3)空间域的主观感觉 (4)听觉的韦伯定律 (5)听觉的欧姆定律 (6)掩蔽效应 (7)双耳效应 (8)哈斯效应 (9)德·波埃效应 (10)劳氏效应 (11)匙孔效应 (12)浴室效应 (13)多普勒效应 (14)鸡尾酒效应 (15)李开试验 3.3    音频信号的压缩技术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