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妻响吉代制鞭技术的j_J氏考察 ·221
关于我国古代制糊技术的文献考察
刘舜强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北京)
摘要:本支通过《历代名画记》、《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装潇志》等文献内有关书画装裱浆糊记
载内容的摘录,明确了中国自唐代以来书画装裱用浆糊的制作方法及霹加药物,并在此基础上对文
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指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有效利用这些文献恢复传统工艺。
在中国古代书画装榱修复中,浆糊作为重要的粘接材料,对书画装裱修复效果起到了十分
重要的作用。浆糊的好坏.直接影响书画装裱修复的质量。书画之虫蛀、发霉、起翘、变形、空
鼓、折裂无不与装裱所用的浆糊有关,因此,如何制取适宜书画装裱的浆糊成为书画装裱修复
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现在书画修复人员基本通过冲制法或熬制法制取浆糊,在制作浆糊的过
程中,有直接以面粉为原料的,也有将面粉中的面筋去处后作为原料使用的;同时,在制作过
程中,有在浆糊中加入明矾、石炭酸等药物成分的,也有不添加任何药剂直接制取浆糊的”“。
为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制糊技术的源流,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找到了历代有关制糊技术的记
载,现收录如下:
录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论装背裱轴》
凡煮糊,必去筋,稀缓得所,搅之不停,自然调熟。余往往入少细研熏陆香末,出自拙意,
永去蠹而牢固,古人之未思也。淠国公家背书画,入少蜡,要在密润,此法得宜。候阴阳之起
以调适,袱为上时,春为中时,夏为下时,暑湿之对不可周。
(按:张彦远唐代书画理论家。字爱宾,河东(夸山西永济西)人。活动于成通、乾符
(860-879)间,撰《历代名画记》十卷;并辑《法书要录》十卷,所著《历代名画记》中的《论
装褙裱轴》一章是我国最早关于书画装裱的文献著录。)
录自《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朝鲜刻本明版补齐)戊集(三十八)
法糊:凡盆盛水。以面一斤掺水上。任其浮沉。夏五日.冬十日,以臭为度。沥浸(?)
面,清水煎白芨半两。白矾三分,去滓,和原浸面打成浓糊。入桐油、黄蜡、芸香等各三钱重。
就锅内打作一团。别换水煮令熟。去水倾置器内。候冷日换水浸。临用以汤调开。
(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言:‘《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其为元人书无疑。”据此可知其中的
“法糊”反映的应是元代中国书画装裱修复中浆糊的制作方法。)
录自明宋诩《宋氏燕闲部》卷上《表背书画》(五九页下)
秋冬为上时,春为中时,夏为下时,暑溽之月为不时。凡表背必使厚薄适均、润洁平稳为
精也。
诀曰;春宜滑石白矾多
皂角川椒等分和
.222. 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
黄蜡水油须大用
面称十两要重罗
(滑石一两、白矾一两、皂角一挺、川椒一两、黄蜡一两、油)
夏用芜信巴芨椒
艾水乌头蜡更高
皂角白矾油一两
金精木鳖与秦芄
(黄蜡一两、白矾一两、艾一两、金精石、木鳖子、秦艽、白芨、芜花各半两、乌头、信、
巴豆、各少许,皂角一挺)
秋用皂角好油宜
黄蜡金精艾水微
木鳖不多石燕少
休教风透湿时吹
(黄蜡、金精石、木鳖子、艾各半两,石燕少许、皂角一挺)
冬月最好成书画
木鳖金精都总罢
硐砂茯油盐蜡矾
鉴者相看赠高价
(白矾五钱、黄蜡一两、硐砂二钱、茯苓三两、盐三钱、面一斤,发透毒气)
(按:宋诩,明弘治时期松江人,主要著作《宋氏家要》,对当时的家居礼仪、菜肴制作和
嚣物陈设等有详细的记载,书种对书画装裱浆糊的制作记录,应当是目前能够看到的最为详细
的相关文献。)
录自明高濂《雅尚斋尊生八笺》(万历十九年卷之十五四四八)
法糊方
白面一斤浸三五日,候酸臭作过。入白芨面五钱,黄蜡三钱,白芸香三钱,石灰末一钱,官
粉一钱,明矾二钱。用花椒一二两煎汤去椒,先投蜡矾芸香石灰官粉熬化入面作糊,粘褙不脱。
又法以面一斤,入白芨末二两,豆粉五钱亦妙。
(按:高濂,字深甫(父),号瑞南道人,又号湖上桃花渔,浙江钱塘(令杭州市)人,其
生平明史无传。根据各种有关资料推断,高氏大约生活于明嘉靖、隆庆至万历年间,其生卒年
可能是1527—1596年左右,曾短暂步入仕途。藏书富甲一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