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篇 综合
The 7Th Chinese ACAdemiC ConferenCe of minimAlly invAsive TherApy on onCology
γ--刀在脑转移瘤治疗中作用的评价
四川省肿瘤医院 头颈-颅底颅脑外科
张虹 吴宇平 汤磊
[摘要] 目的 评价r-刀在脑转移瘤患者治疗中所起的作用,对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2008~2010年间共收治脑转移瘤患者117例,应用r-刀治疗,部份患者在r-刀治疗后采用了全脑放疗,辅助化疗等
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17例患者的症状在治疗后皆有改善,患者存活时间延长。结论 对脑转移瘤患者,采用r-刀
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肿瘤综合微创介入治疗的探索与实践
刘院生 戴文燕 孙君 郭靖
广州现代医院肿瘤科
[摘要]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肿瘤治疗一直以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三大手段为主,据西方统计,约有45%的癌
症患者可以临床治愈,其对临床治愈的贡献仅分别为22%、18%和5%。手术治疗对病人创伤大、复发率较高。放、化
疗是“双刃剑”,在杀死增殖期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及机体的免疫、造血功能也有很大损害,给病人带来的
副作用较大,且肿瘤细胞容易对放、化疗产生不敏感及抗药性。肿瘤综合微创介入治疗是目前常规治疗手段与高新
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使以往许多疑难肿瘤的治疗走出了困境。肿瘤综合微创介入治疗方法的单独及联合使用有
效弥补了三大治疗手段的不足,提高了恶性肿瘤的治愈率和缓解率,不同程度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缓解了患
者的病痛、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但如何从众多治疗方法中选取最适合肿瘤患者个体的治疗方法?如何针对性
的制定科学的综合治疗方案?我国肝癌治疗专家芮静安教授说:“肿瘤治疗是一门艺术,必须掌握好治疗的度,治
疗过了和不及都不行。”日本庆应大学肿瘤专家讲:“肿瘤治疗的原则是先选择最有效的,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选
择创伤最小、副作用最少的。”
肿瘤综合微创介入治疗,在遵循国内外专家所推崇的肿瘤综合治疗原则下,坚持恶性肿瘤局部治疗与全身治
疗、分期分类治疗、多学科协同治疗、整体化与个体化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中西结合治疗等多种治
疗方法相结合。优势互补,序贯联合,提高疗效,以患者获益为标准。针对不同肿瘤患者、在不同时期、制定科学的个
性化的最佳治疗方案。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微创介入治疗 肿瘤综合治疗
1082 2011.9.23-9.25 中国•广州
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
暨 世 界 影 像 导 引 下 肿 瘤 微 创 治 疗 学 会 成 立 筹 备 大 会
Stud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Tumor
Liu Yuansheng, Dai Wenyan, Sun Jun and Guo Jing with Department of Oncology of Modern Hospital Guangzhou
[Abstract] Surgery,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are top three options for treatment of tumor over the last half a
century, however, effective rate in clinical practice are 22%,18% and 5%,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data from wester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