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平文章.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任仲平文章.doc

任仲平:向我们时代的行动者致敬 ——写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之际 任仲平 2012年02月28日05: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分享到...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一)也许你曾在列车上见过他,老式绿皮车厢里,一个年轻士兵像乘务员一样跑上跑下,扫地擦桌子扶老人上下车,让你在感受温暖的同时,也渴望把温暖传递给别人;   也许你是在报刊上走进他,他留下的日记里,一滴水的认知,螺丝钉的体会,向钉子学习的感悟,这些质朴的思考,也曾触动你探寻人生的意义;   也许你是在银幕上认识他,不断变幻的光影中,他对理想信念的坚持与践行,他对生活对人民的深情与挚爱,让你收获感动,也收获精神的成长;   也许你是在网络上找到他,数字化的海量资料中,一个形象渐渐生动,一种精神慢慢浮现,被还原了的他虽已不那么“高大完美”,却让你在变动的时代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雷锋,一个普通战士的名字,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自1963年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已经过了近50个年头。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仅仅走过22年的生命,能够穿越50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形塑着亿万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年轻士兵的传奇,历经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岁月转换,写下新中国半个世纪的精神年轮?又是什么理由,会让我们今天的时代,依然需要他精神的光耀与弘扬,再次呼唤他平凡而伟大的名字?   (二)“我写下这两个字:雷锋,我是在写呵,我们阶级的,整个新一代的,姓名。”正如诗人贺敬之所言,“雷锋”二字,并不仅指向一个人,而是整个时代精神的姓名。   在雷锋的年代,面对翻天覆地的变革,全社会都需要重新找到精神坐标,确立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的现实定位。成立仅10余年的新中国,面临内外交困的“艰难时期”,三年饥荒、中苏论战、外界封锁……尤需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信念,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因此,承载着新社会价值观的雷锋,才能激起最广泛的共鸣,为年轻共和国提供心灵的动力。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雷锋日记》中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代表了一个崭新时代的道德向往,呈现出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作为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精神建设的成果,雷锋这个普通战士身上,熔铸了一个新型社会制度对思想道德的热切期望:集体主义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坐标。今天的我们,也许很难理解“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宏大抱负,却不能不敬重“激情燃烧岁月”的真挚追求。更何况,不管是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风云激荡的改革开放年代,如果把雷锋精神诞生以来的这半个世纪看做一个整体,我们会发现,具体的时代环境变了,但我们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和目标矢志不渝,我们肩负的崇高使命和责任一以贯之,我们面对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未有改变,对于社会主义中国而言,这始终是一个艰辛的探索时代、伟大的变革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艰苦创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奉献精神,依然需要顾全大局、忠于职守、克己奉公、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主人翁态度,依然需要相互尊重、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和谐融洽的良好社会风尚。而这一切,何尝不是雷锋精神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三)翻开共和国的日历,细细体味那些影响过时代和社会的一个个姓名,我们会发现:雷锋精神与其说是系于雷锋一人,不如说是共和国一代代建设者薪火相传的精神谱系。   如果说夏明翰、方志敏、刘胡兰这些战争烽火中挺立的英雄,为新中国绘就信仰的底色,如果说时传祥、向秀丽、王进喜这些建设年代里涌现的典型,为新中国构筑起精神的高地,那么,雷锋正是这一底色上闪耀的夺目亮色、这片高地上飘扬的鲜艳旗帜。而在雷锋之后,不同时代的“雷锋”,不断丰富着这幅精神画卷——   有人落水,他跳进湖中;隧道塌方,他舍己救人。义务赡养孤寡老人,拒绝亲人给的走私手表,即便被称作“临时工”也兢兢业业,这是“八十年代新雷锋”朱伯儒;   “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面对6000多户居民水电维修、房屋养护需求,一干20多年,笑着婉拒酬谢、耐心接受挑剔,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上海里弄中的“新时代雷锋”徐虎;   16年里捐出12万元,相当于全部收入的1/3;20年间献血6万毫升,是他身体血液的10多倍;开微博宣传雷锋精神,“粉丝”达到620多万,这是我们身边可感可触的“当代雷锋”郭明义……   有人曾断言“雷锋精神过时了”。从雷锋的时代至今,新中国经历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农业社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