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德育实效性低靡的归因分析及改革路向.docVIP

当前德育实效性低靡的归因分析及改革路向.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前德育实效性低靡的归因分析及改革路向   原因之一:从根本上作哲学分析,是知德分离、智德分离。在这种分离的状态下,德育变成被割裂的教育的一部分,而不再是生命、灵魂的统领性的东西了。德育本来该贯彻在德、智、体、美等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但却把它抽离出来,并使之独立运行。这样一来,整个德育便失去了其发挥功能和作用的土壤和氛围。   原因之二:从深层作分析,缺乏情感性是现行德育的机能性缺陷。现行德育并没有把情感作为其核心目标,而道德的深层本质应该是发于情、出于自愿的行为。因为情感是生命最内核的东西,它是最率真、最个性的品性,是极不易伪装的东西。长期以来,我们的道德教育一直是一种灌输的模式,灌输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强制性、权威性、约束性、被动性,它把道德等同于知识,把传授知识的方法简单地移植到道德教育中来,它一方面实行单调、空洞、乏味的说教,另一方面采用粗暴的体罚,学校中教师打伤甚至打死学生的事已时有所闻,至于罚款、罚站、罚学生相互打耳光、吐口水也是屡见不鲜。灌输式道德教育造成的危害表现为:一是造成了学生表里不一的分裂人格,一些学生迫于教育者的权威或为了获得“好孩子”的赞颂,在学校里表现得很“优秀”,但在校外简直判若两人。二是造成了学生奴性化,学生在一个灌输的气氛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他们把教师传授的东西奉为真理,没有批判意识与怀疑精神,他们不会自主地进行选择与判断,当他们走向复杂的社会时便茫然不知所措,一些高学历的大学生、研究生也经常上当受骗。   富兰克纳说:“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的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是为体现道德而生存。”这句话道出了道德的真义,如果道德不重视人的情感体验,不能内化为人的品格,不能指导人的生活,那么这种道德则是虚假的。灌输与道德的本质相背,为此,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道德教育模式。从道德发生学的角度看,道德是一个高度情境化的东西。当我们说某人有没有道德时,不能脱离具体的情境去谈。古今中外德育的大量事实反复证明,任何国家,如果只是在课堂里,在与具体情境无关的环境下讲道德,那么,其道德就无法避免低效甚至无效的命运。更何况现行德育实践过程中显示出的一个令人费解的事实是,在德育中,教育者自身也缺乏情感、信念的投入,有些教育工作者只是例行公事似的向受教育者讲解、传授道德规范。这样的教育,怎能培养受教育者的灵魂呢?这样的教育,又怎能培养出受教育者的道德呢?   事实上,生命需要信息,需要学习,需要知识,需要美德。好的教育和好的德育不仅符合教育规律,还应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因此我们可以设想用情感作为生命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而也作为教育和德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德育把情感培养作为其核心追求目标,是构建有魅力德育的关键所在。

文档评论(0)

过河的卒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