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隐喻跨文化对比研究与翻译策略探讨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概念整合理论对英汉隐喻过程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进行分析,从宏观层面上探讨英汉隐喻翻译策略的选择。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 英汉隐喻 对比研究 翻译策略
一.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简介
隐喻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条必经之路。与日常语言使用规则不同的是,隐喻是一种正常语言的偏离。有关隐喻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隐喻不是一种语言结构,它只是对概念隐喻的一种表现方式,所以它是一种概念结构;二是隐喻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一种正常语言的偏离,它是一种正常的表达方式,并不是对正常表达的偏离;三是隐喻表达的是跨地域的映射,而不是语言的相似性;四是隐喻在自身的思维方式基础上表达的,它具有规律性和社会性,并不是随意的;五是隐喻具有系统性,不仅是在语言上还是概念上它都具有系统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认知学家Fauconnier与Tumcr提出了一种新的意义构建理论,也就是概念整合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概合成是一种认知过程,它常用来解释隐喻、仿拟构建、借代等语言现象。这种理论的本质就是把概念整合看作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概念整合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说,笔记本电脑就是在电脑命令和笔记本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合成的;水中芭蕾这项运动就是整合了芭蕾舞和游泳两项运动的有关动作。在英语中,一个概念整合的经典例子就是safe可以修饰任何名词,例如,a safe speed,a safe trip,safe是指“危险的“,但这里的safe已变成了是激活一个抽象的“危险”认知框架。
二.概念整合理论下的英汉隐喻的跨文化比较
隐喻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隐喻既是语言的基本特性,同时也是人类基本的认知工具,隐喻渗透到我们日常的语言运用之中。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感知、分析可以相同,也存在各种相异的情况。有专家指出,认知模型各有差异,一个人的认知模式与他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关于隐喻的认知也受文化背景的制约。在概念整合理论下英汉隐喻既具有文化的重合性,又具有文化的差异性。
(一)隐喻中的文化重合
由于人的生活要受同样的自然规律制约,也会受同样的社会环境所影响,我们的物质世界是共有的,所以在我们的脑海里都会有相似的印象和概念。概念和印象的相似另一个原因是人类有基本相同的生理、心理机能和认知能力。由此可以理解,尽管各民族各国的语言不同,历史不同,人文环境有差异,但他们的思维模式及情感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就是说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不同,但“理”基本相同。
1.英汉隐喻中的文化重合现象
由上所述,各民族各国的思维模式甚至是情感模式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即便是各国文化背景有很大差异,在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重合是普遍的现象,中英文之间更是如此。如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big words(说大话,吹牛), Haste makes waste(欲速则不达),laughing-stock(笑柄),eat the fruit of ones own doing(自食其果),bad egg(坏蛋), Out of sight,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烦),foot-note(脚注),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harelip(兔唇),be in the same boat(同舟共济),wash one’s hand(洗手不干),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比喻假惺惺),donkey’s years(猴年马月),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sour grapes(酸葡萄,形容妒忌),to fish for compli―ments(沽名钓誉),add fuel on file(火上浇油),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赴汤蹈火),ostrich policy(鸵鸟政策),a castle in the air(空中楼阁)。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分析师基于一种体验哲学,人类具有基本相同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这都是他们感知事物的最基本的依据和出发点。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各民族之间语言的形式有很大差别,但他们对事物的感知方式和结论基本相同,为什么我们能够读懂古代的人,能够读懂其他民族的人类的原因。
2.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融合
由于跨文化交流,在中英文中出现了一些文化的融合,包括隐喻的用法也相互借鉴,通过对比分析总结,英语中的“a tooth for a tooth”引入汉语,直译为“以牙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