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命题的尝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命题的尝试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按照专题进行编排的,命题时就要体现教材的单元整体性,引导学生从课文走向单元,再从单元专题走向课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整体意识;同时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打破课与课、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屏障,构建起立足于语文教材,具有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一、抓住单元专题命题   人教版教材在每一组的导语中都明确了单元的专题,我们可以通过课文前的提示语、“口语交际”、“习作”,特别是“交流平台”,了解单元编排意图,命题时要抓住单元专题设计题目,把专题落实到课文、重点段、重点词句中,使学生树立起单元整体意识。   案例:回忆六上第八组内容,完成练习。   1.填空。   第八组的专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了音乐的魅力;通过学习《蒙娜丽莎之约》,我体会到了();通过学习《我的舞台》,我感受到了()。我还知道了我身边的艺术,比如()。   2.读一读,写出句子的意思,体会音乐的魅力。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回答问题。   (1)“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美妙的琴声”是指哪首曲子?兄妹俩陶醉了,他们好像看到了什么?   (2)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这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学习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的。上面三道题,其内在结构是“整体—部分—整体”,用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内容,再深入理解词句的意思及表达方式,最后回归到整体掌握单元重点。   第1题,了解学生整体把握单元的情况。了解学生是否通过学习《月光曲》《伯牙绝弦》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学习《蒙娜丽莎之约》是否感受到了名画的魅力;是否通过练习“口语交际”和“习作”,了解到“身边的各种艺术”,比如豫剧、朱仙镇年画、剪纸、风筝、糖人……   第2题和第3题的第(1)小题的三个句子,集中体现了音乐的魅力。试题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句意,特别是通过重点词“善鼓”与“善听”、“所念”与“必得”、“陶醉”等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到音乐是心灵的话语、灵魂的表白,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七彩桥;同时,也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作者是如何联想和想象的。   最后一题“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知音”一词的来历,学生在《伯牙绝弦》一课“资料袋”中有所了解。本题重在联系实际,学生可联系课文,谈伯牙和钟子期、盲姑娘和贝多芬,也可谈谈课外所了解到的知音故事,谈谈自己的知音。本题意在打破课文之间、课内课外间的界限,提升学生对音乐魅力的理解。   二、抓住课文内在联系命题   人教版教材有些单元的专题虽然明确,但是仍过于笼统,课文之间的联系是内在的、隐性的。这就需要命题者找到单元的着眼点,使内在的、隐性的线索外显、明确,让学生感受到单元的整体性。   六下第四组的专题是“外国名篇名著”,四篇课文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掌握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了解异域文化。本单元课文篇幅长,内容丰富,找到阅读本单元课文的着眼点,整合单元内容,是命题和有效教学的关键。   案例:回忆六下第四组内容,完成练习。   1.填空。   学习了本单元,我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了()擦燃火柴;凡卡为了不挨打、不挨饿、不孤独、不痛苦,写信恳求爷爷把自己接回去;鲁滨孙不再整天望着海面,盼有船来,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汤姆·索亚是为了()去当“海盗”、去探险。   2.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总体感受,并简要写出理由。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卖火柴的小女孩》   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凡卡》   3.请你参加同学们的交流活动。   第1题着眼点是人物,是人物追求的生活目标。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了暖和、不饿、想见到奶奶而擦燃火柴——为了活着;凡卡为了不挨打、不挨饿、不孤独、不痛苦,写信恳求爷爷把自己接回去——为了不痛苦;鲁滨孙不再整天望着海面,盼有船来,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为了生存,追求物质丰富的美满生活;汤姆·索亚去当“海盗”、去探险——为了自由。学生体会到了课文内在的联系,感受到了人是应该有所追求的,“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   第2题关注人物的生活、人物命运引起的学生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幻想的只是不冷、不饿,凡卡梦想的只是没有痛苦,但是他们的希望只能存在于梦幻中,现实是如此残酷,学生的感受是辛酸、同情、痛苦、愤怒……   此题要求“说说自己的总体感受”,有别于课后理解句意的练习。教材要求的是对句子的客观理解,此题要求学生说

文档评论(0)

过河的卒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