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高压交联电缆线路晚期寿命评估.doc
对高压交联电缆线路晚期寿命评估的必要性
蔡兴波
(省电机学会电缆专委会广州 510310)
1 引进高压交联电缆的理由
上世纪的80年代初期,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行业正迫切等待用电。一家位于区庄的五星酒店也提出了用电要求,由于供电网络残旧缺电,这一外资筹建的酒店周边也没有变电站;连早几年建成营业,成为当时广州“标志性”建筑、曾获“全国高层”美名称号的一家33层涉外宾馆,也还是从5公里外的另一个变电站接取电源。对于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感召的投资者来说,当时最大的愿望便是及早得到供电。
1984年广州城网首次引进日本110kV XLPE绝缘电力电缆一回,用于天河至建造中的区庄变电站,电缆线路长度4.5公里,连同引进工程配套的多种类型接头和终端等成套附件一批,在当时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一种新型绝缘品种的大长度城网主干电缆。投运后对于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行业和城市居民用电起到了明显的解困作用。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天—区电缆作为高压进城的第一通道,之后再陆续从另一方向引入城区的高压电缆串连形成环形网,使城区各新建和扩建的变电站得到高压电源的支持,逐步发送缺电现象。
该引进的电缆属铜芯1×700mm2交联聚乙烯绝缘,波纹铝金属护层、PVC外护套。由18盘各780多米等长盘缆组成2个交叉互联段,两端各配套连结变电站的GIS终端。
其组成的结线如下简图:
说明:结线简图为早期形成,现实有中间T接分支接头不作表示。
2交联绝缘电缆的前景
有专家评论称:工业发达国家应用交联电缆的时间比我们早,但从应用开始的累计数量我国是第一位。以我们自己经历过的情形也觉得确实增长甚快。自80年代中期开始,10kV和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交联电缆的进网数量一直在不断上升,到90年代几乎清一色的使用这种交联绝缘电缆。从电缆线路的增长而提升用电负荷上的例子说明:90年代以前的珠江三角洲广大地域只有小灯泡照明的负荷量,国家开放改革政策公布后,所有工商业开发区所用的全是交联电缆,用电负荷直线上升。一个东莞市的用电负荷经常超越广州或深圳(08年夏天达850多万千瓦)。电力电缆施工队多是外省安装队进驻,安装人员一出手便是交联电缆制作程序,几乎找不到能制作油浸纸或充油电缆的安装人员。到后来的两网改造工程中,计划上看到的都是交联电缆,而且,新一代电缆工程人员面对的也是这一类型的技术和工艺。(全国各地所有新建的电缆厂或附件厂都出厂交联电缆和配套附件,有些单位已订购不到油浸纸电缆和维修附件了)。
以施工现场所见,高压电缆工程的运输、敷设安装等环节确实比充油电缆简单省事,尤其是以工期速度取胜,给电力负荷紧张带来快速及时的缓解;在投运后的运行维护上也比油纸一类电缆设备容易被人接受。但如果从电缆的构造本质角度来评论,高压充油电缆还能获得“宝刀未老”的光荣称号。而交联电缆在主绝缘寿命评估上仍是个未知数。
3巡查监护避免引发绝缘事故
电力电缆事故或故障分析往往离不开电缆本身的“先天”因素,也就是与主绝缘有关的制造质量问题。被外力破坏挖穿,与制造虽无直接关系,但却潜伏着引发绝缘事故的危险因素,其绝缘提早老化直接缩短使用寿命。据分析,外力破坏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的动土挖掘是根本原因,天区电缆在杂乱环境中,避过了不少风险,因而尚无出现绝缘事故。
有个相信会被认同的事实说明,通过运行维护(主要是巡查)的主动和负责,也能获得安全效果。
天区一回在敷设时,天河城一带还是未成路形的农耕地貌,电源端的天河变电站也还在建中。在线路投运的头十年中,陆续开挖的地铁、立交桥、各种地下管线,各类型高层建筑的基础挖掘,还有天天如是的钻探、打孔等突然动作致巡查维护工作陷入重围,建设中的天河城以及后来每一座光彩照人大小建筑的落成都曾涉及电缆线路的安危。有时一个月派出监护达20多次,对于维护巡查人员所负出的代价总算也换来了运行中电缆免于被挖穿的安全效果。
但投运以来的二十多年中却也发生过中间接头运行击穿事故一次。剩余的日子若不出现本体或接头的运行击穿,相信仍可越过“三十年寿命”的界限,这对于90后大量投运的同类型电缆线路的生存,意义十分重大!
使用寿命探讨
至今为止,不少电缆专业人士都普遍认为交联电缆的设计寿命为30年,还有出版物或学术会议的专家也表示认同。按此观点,广州最早投运的天区一回电缆也只能“存活”6年左右的残余寿命。若按电力工业现代管理模式和有关准则,在未有成熟的鉴定方法以确定主绝缘老化程度,或未根据可靠资料或相关信息对电缆提出更新换代,或计划退出运行的方法,相信谁也不敢拍板;同样,若根据运行存在缺陷,电缆被挖掘损坏或运行击穿多次在30年界限期满作出更换也是不科学的。
关于30年寿命的界定,说到底也还是根据厂家、研究所从产品老化等相关试验检测项目中,电脑验算得出的结果。但如果通过专委会召集的运行情报交流或《广东电缆技术》研讨形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