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宁酸-钛涂层在热镀锌板表面的防腐性能研究.docVIP

单宁酸-钛涂层在热镀锌板表面的防腐性能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宁酸-钛涂层在热镀锌板表面的防腐性能研究 许哲峰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 要:通过对镀锌板锌层表面制得的单宁酸- H2TiF6涂层试样的涂层结构分析和防腐性能研究,探讨了固化温度、溶液pH值和膜层厚度对涂层耐蚀性能的影响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钢板的固化温度和单宁酸-H2TiF6溶液的H值对膜层腐蚀性能影响较大,单宁酸-H2TiF6溶液在pH = 3时及钢板固化温度(PMT)60~80 ℃范围时单宁酸-钛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最佳。 热镀锌钢板;单宁酸-H2TiF6溶液;电化学行为;抗腐蚀性能;红外及紫外分析 0引言 C.G. da Silva [4]等人用无水乙醇和异丙醇为有机溶剂的磷酸和单宁酸基础混合物质的转化过程进行研究。在他们的工作中,用RT Mossbauer光谱对热镀锌层处理前后的锈层结构形貌的转化进行分析研究。 H2TiF6涂层在热镀锌板表面防腐蚀性能的优异,同时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1 试验 1.1 涂层准备 用于锌层试样表面的单宁酸单体化学结构式如图1所示。 图1 单宁酸单体结构式 单宁酸在室温条件下溶解于水中,浓度在(50~4000)×10-6范围内。然后,加入0.2% 的H2TiF6和胶体硅溶胶若干,迅速搅拌成均匀相溶液。溶液的pH值控制在2~7范围内,在这里,H2TiF6的添加起到改善涂层的耐腐蚀性和促进处理液成分相互交联作用的物质,同时,溶液中硅溶胶的加入对涂层起提高成膜性和降低镀锌层表面涂层固化温度的作用,硅溶胶还能起到抑制镀锌层黑变腐蚀的特性。 在试验中使用的试样基板为工业生产的光整热浸镀锌钢板,试样基板先经脱脂液脱脂,再用蒸馏水彻底清洗,除去试样表面的灰尘和油污,然后,用60 ℃烘箱将试样烘干,彻底除去水分。将试样放入事先准备好的不同pH值(2~7)的单宁酸/钛复合溶液中浸泡1 s,然后在0~100 ℃的温度范围内递增进行烘干固化,试样表面复合膜层固化后,将各种试样剪切成规格为75 mm×150 mm,研究的试样膜层厚度范围为580~650 mg/m2,选1个脱脂清洗后的热镀锌裸板试样为参比试样。 1.2试验方法 SEM观察;涂层中有效成分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进行分析。 涂层的耐蚀性能测试包括5%NaCl溶液中性盐雾试验和电化学行动电位极化曲线和Ep/t曲线试验。其中盐雾试验使用无锡苏南试验设备公司生产的YWX/Q盐雾试验箱中按GB/T 13448─1992中规定要求进行(连续喷雾)。电化学极化曲线和Ep/t曲线使用美国PAR352电化学测试系统进行电化学测试,该系统由M273A恒电位仪,M5210锁相放大器、计算机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分析软件组成。试验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扫描速度为0.5 mV/s,参比电极SCE,在装有3.5%的NaCl溶液的电解池中对密封好的试样进行动电位极化测量,试验数据由M352软件自动记录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Rp、Icorr和Ecorr[5-9]。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H2TiF6涂层试样与裸锌层试样的扫描电镜微区涂层形态。由图2可以看出,涂覆单宁酸- H2TiF6涂层试样的表面形貌与裸镀层试样表面形貌相差很明显,膜层不呈晶粒状分布,而是均匀、致密地覆盖在锌层表面,说明涂层的遮盖性及附着性较好。 (a)单宁酸–H2TiF6 GI (b)裸锌层图2 涂层试样微区形貌 图3显示与单宁酸标准红外光谱图相似的红外光谱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最强峰出现在3 000~3 500 cm-1处,是由–OH产生的伸缩振动峰;1 500 cm-1处峰是由苯环上的C—C键弯曲振动产生的结果,而1 710 cm-1处的峰是由C=O基团伸缩振动产生的。图4显示了钛离子在19 800 cm-1处有最大的吸收峰的紫外可见光谱图,由公式换算1/19800x107nm=505 nm可知λmax=505 nm。从以上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基板表面被单宁酸和钛涂层完全覆盖。 2.2 电化学研究 通过对不同单宁酸–H2TiF6涂层厚度的试样进行极化曲线对比测试进行单宁酸–H2TiF6涂层的电化学研究,曲线趋势如图5所示。图5中极化曲线分布趋势显示腐蚀电位随着膜层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裸板的Ecorr为-457 mV,膜层厚度580 mg/m2试样的Ecorr为184 mV,600 mg/m2试样的Ecorr为293 mV,620 mg/m2试样的Ecorr为410 mV。这就是说,腐蚀电位与热镀锌板表面的单宁酸–H2TiF6膜层厚度成正比。裸板的腐蚀电位是最低的,膜层厚度为620 mg/m2的试样的腐蚀电位最高。 图6中分别显示的是不同膜层厚度(620,600,580 ,0 mg/m2)试样浸泡在3.5%NaCl盐水溶液中24、48、72

文档评论(0)

hmzh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