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狐蜮病以-痈-论治的辨证治疗.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临床研究 试论狐蜮病以“痈”论治的辨证治疗 艾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辽宁沈阳 It032 内容提要:狐蜮病,乃感受湿热虫毒所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白塞氏病。我认为是湿热毒 邪侵袭肝经,腐蚀上下,以口咽、眼部、前后二阴腐蚀溃疡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病理以湿熟瘀 久成“疮”,故狐蜮病以“痈”论治,治疗原则以清肝湿热、燥湿活血、解毒疗疮。在继承 张仲景甘草泻心汤基础上,注重加清肝泻火解毒的龙胆泻肝汤和土茯苓、山慈菇、白花蛇舌草、 雷公藤等调节免疫功能药物,另加板蓝根等清热抗病毒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狐惑病,又称狐蜮病,乃感受湿热虫毒所致, 以口咽、眼部、前后二阴腐蚀溃疡为主症的 一种疾病。多数医家认为狐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白塞氏病。我们随着对狐蜮病认识的不断深 入,加之多年临床实践与探索,临床疗效不断提高,在仲景辨证基础上形成了新的一套对狐蜮 病辨证论治思维方法,从中看到了古老中医的发展的思路。 原书赵本为“狐惑”,经唐容川(《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修改,现在多版教材称为“狐 蜮”。 一、关于狐蜮病名 (一) “狐惑”与“狐蜮” l“狐惑”:狐,指狐狸,因本病以口咽、前后阴溃疡为特征,病程长,病情起伏不定, 这与狐性多疑,居处潮湿幽隐相似,取类比象而命名。 “惑”下从心“,心犹豫而狐疑”,“狐 惑”是取其狐疑惑乱之意,反映了对疾病的特殊部位和症壮的此起彼伏,缠绵难愈产生的狐疑惑 乱。 2、“狐蜮”: “狐蜮”的狐与狐惑的狐意同。蜮, 《说文》蜮: ①古代相传为一种能 含沙射人的动物:②一种食禾苗的害虫。“狐蜮”二字,一指狐及短狐;二指害虫。《中华大辞典》 《汉语大辞典》。l、射工,短狐。相传一种能含沙射人的动物。“其状如鳖,三足,长三五寸, 多生南方。含沙射人影,能令人死。”2、通“媵”。食禾苗的害虫。以“狐蜮”命名,一示狐蜮 同性,行踪幽隐不定,表明本病发病部位幽隐,患处蚀烂不定。二示使人暗中受伤,起病隐匿, 且病损部位糜烂,有如虫蚀。 笔者倾向于“狐蜮”定名。因原文指出“蚀于喉为蜮,蚀于阴为狐”,即明确指出“狐蜮” 分为“狐”和“蜮”两种动物,分别伤及上下而定“狐”病和“蜮”病。统称“狐蜮”病 宋欧阳修《自歧江山行至平陆驿》诗:“水涉愁蜮射,林行忧猛虎”,说明当时有独立的“蜮” 病,而且并非罕见。 (二)古今对本病的认识、 2ll 第六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古代医家: I、《千金方》日“狐惑由温毒使然也。” 2、《医宗金鉴》:“狐惑,牙疳、下疳等疮之古名也。近时睢以疳呼之,下疳即狐也,蚀烂肛阴。 牙疳,即惑也,蚀咽腐龈,脱牙穿腮破唇,每因伤寒后余毒与湿蜃之为害也。” 3、尤怡《金匮要略心典》认为是虫病。盖虽虫病,而能使人惑乱而狐疑,故名日狐惑。 4、唐容川《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亦认为是虫症,并认为应作“狐蜮”。狐惑二字对举,狐字着 实,惑字托空,文法先不合矣。虫蚀咽喉,何惑之有?盖是蜮字之误耳。蜮字篆文似惑,传写滋 误。唐容川是根据孙思邈改“狐惑”为“狐蜮”的,是据《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改。谓“江 南有射工毒虫,一名短狐,一名蜮”。 5、曹颖甫; “狐蜮”即“今之梅毒”。 现代医家: 1、岳美中认为其与小儿麻疹、温疫失治或误治引发之疮毒很相似。 2、李仁仲断言狐惑即今羌虫(沙虱)病。 3、所谓狐惑。取其狐疑惑乱之意。四川张家礼。 4、杜诺凡病(又称腹股沟肉芽肿)陕西焦晓君。 5、狐惑当改为“狐蜮”。杨百弗弗教授在其主编《金匮集释》《金匮要略讲义》(第五版) 6、性病。核工业部医院杨德明 7、毕夏氏综合征是一种眼一粘膜一皮肤的综合病征。广州军区总医院 8、日本学者认为是梅毒十六世纪以前,我国并无梅毒,十六世纪初始才由欧洲传入我国 9、狐惑病是现代医学不同疾病在不同人群或同一个体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一组证侯群。天津马 晓峰 l0、大多数学者认为相当于西医之白塞氏综合征(口、眼、生殖器综合征)。1937年土耳其医 学家白赛氏首先报道白塞氏病,我国1957年开始报道,亦称El、眼、前后二阴三联综合征。白 塞氏综合征在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都可表现出与狐惑病相同和相类似的症状体证,按狐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