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普通人的日常生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社会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如果你穿越回去的那个世界既没有沙场,也没有江湖,更无法和皇族扯上关系,那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至少,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得体的普通人。   整日在林中喝酒纵歌、庙堂之上逼力士脱靴都是庶民中的才子才有的特权,如果没有天赋异禀的才华,还是别向竹林七贤和李白之流学习了,选一个门槛低一点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讲卫生、懂礼貌就行。事实上,在礼节繁多且科技不发达的中国古代,要做到这六个字并不容易。 讲卫生:洗澡有规定,刷牙有妙招   首先,把自己收拾干净吧。   几乎一脱离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意识到了“讲卫生”的重要性,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沐浴”。“沐”是洗发,“浴”是洗身,按照《周礼》的规定,三天一洗头、五天一洗澡才算是有修养的文明人。要知道古人都蓄长发,容易藏污纳垢,顶着一头油腻示人可是相当不礼貌的事。   早在3600年前的商朝,商汤王就用青铜浴盆泡澡了。到了先秦时期,皇宫的浴室设备已经相当“现代化”,供水、供暖和排水系统一应俱全。秦都咸阳一号建筑遗址中就有一间40平方米的豪华浴室,比四星级酒店的标准客房还大,室内的水池长3.2米、宽2.7米,池底还有坡度,能让你舒舒服服地躺着,池边的壁炉把冬天变成春天,泡完之后还要喝点饮料补水,简直不能更安逸。   “洗发水”和“沐浴露”的发明也比你想象的早得多。《左传》中就记载了人们用淘米水洗头发的场景。魏晋时代还出现了一种“澡豆”,由豆粉合药制成,既能去污又能护肤,后世的“药王”孙思邈称它“用洗手面,十日色如雪,三十日如凝脂”。   不过,这东西在当时是皇家特供,平民可轻易接触不到,因此还闹过笑话:晋朝王敦娶舞阳公主为妻,出厕,“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请他洗手,出身寒微的他何时见过这种高级货,竟把澡豆倒入水中一口气灌下了肚,引得“群婢莫不掩口而笑”(出自《世说新语》)。 资料图《清明上河图》所反映出的古代市井生活正是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样貌。   皇家如此讲究,自然受不了群臣整天脏兮兮地往宫里跑。从汉朝起,官员们就有每工作五天回家洗一次澡的“休沐”假期;到了唐朝,“住宿制”改成了“走读制”,五天一休沐的制度还保留着。   但似乎没人真的用这个假期来洗澡。看看白居易的这首《沐浴》诗吧―“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白老先生官至正五品,且是著名诗人、社会名流,都能几年不洗澡,偶尔洗一次还沾沾自喜于搓掉几层陈泥、“衰瘦”不少,可见历史翻了2000多年,洗澡仍然是极少数人才有的奢侈享受。   同样的例子还有刷牙―确切地说是“揩齿”或“剔牙”。三国时期的贵族墓葬中已经出现了金制小牙签,想来是墓主人生前用以剔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所用。但直到几百年后的隋唐时代,清洁口腔的习惯才逐渐开始在民间流行,工具也相当简陋:浓茶、盐水、酒漱口,然后用手指或咬软的杨枝蘸上盐当“牙刷”,或者干脆从树上揪一片嫩树叶塞进嘴里嚼一嚼,那就是天然的“口香糖”。   感谢聪明的宋朝人,用马尾毛和动物骨头做成了最初的牙刷,又用柳枝、槐枝、桑枝和生姜煎水熬制成今日牙膏的雏形,将人们从“手揩牙齿”的原始方法中解脱了出来。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公共浴池,无论读书人还是商人、手工业者、士兵、农民,花上几个“汤钱”就能洗个热水澡,还可以享受各种服务项目。《朴通事谚解》里就记载了元大都(今北京)某公共浴池的价目表:洗澡5个钱,挠背2个钱,梳头5个钱,剃头2个钱,修脚5个钱,全套一共19个钱,堪称物美价廉。   背后原因不难揣测:在商业繁荣的宋朝,陌生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个人形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至此,“讲卫生”这件事终于从王公贵族的特权,变成了全民追求的体面生活方式。 资料图公共浴室的出现在宋朝,在此之前,洗澡也只是一些大户人家的专属享受。 重仪表:从头发到胡子,处处都可做文章   不洗澡尚能见人,反正大家都没这条件和习惯,但乱穿衣就是你的不对了。这可不仅关乎时不时尚、养不养眼,首要的问题是―别犯法。换句话说,穿符合你身份的衣服,别僭越。   在物资匮乏的商周时期,差别倒不是很大,大家都穿着上衣下裙的麻布“套装”,贵族在裙子外面再多系一片革制或丝绣的斧形服饰,就是身份尊贵的标志了。春秋时代,这种上下分开的款式已经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像连衣裙一样、下面垂到脚踝的“深衣”,而且下半身的裙子得用12片布来裁剪,象征着每年的12个月,以表达古人对天时的崇敬。但也只有诸侯、士大夫穿得起这种高级服饰,平民仍然是粗布褐衣。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维持统治秩序,衣着等级制度日益完善。走在大街上,观察衣服的式样、用料、花纹,就能区分出官员和庶民。再看颜色,就知道此人官大还是官小:“一品至四品,绯(红色)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绿袍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