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GC.10
苄基、酯基杯[4]芳烃聚硅氧烷用作
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究
曾昭睿管 娜杨玉霞唐星华卢雪然
(武汉大学化学学院武汉430072)
1 前言
杯芳烃其结构明确,环腔大小可调,易于进行多种环腔修饰。是继冠醚、环糊精之后
的第三代主体分子,在超分子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色谱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分子识别作用与它的空腔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在最简单杯芳烃中由羟
基组成的部分称为下缘,其对位则称为上缘。当苯环的数目一定的情况下,杯芳烃上、下
缘衍生化,极大地影响杯芳烃主体分子对客体分子的识别。基于此点,我们在杯芳烃的上
缘引入长链烯烃,使杯芳烃有更大的活动余地,容易与聚硅氧烷硅氢加成形成聚合物,下
缘的羟基可以进一步衍生化,可能具有独特性能。因此本项研究首次采用逐步法合成出上
缘带长链烯基的杯芳烃,进一步将杯芳烃的下缘羟基全部醚化合成出上缘单取代长链烯基
杯[4】芳烃甲苄氧基(c【4】TB)和上缘单取代长链烯烃杯【4】芳烃四乙氧羧甲氧基(c【4】TEcM)
两种杯芳烃衍生物,并且将以上两种杯【4】芳烃衍生物和含氢硅油一起用H2PtClrH:O作催
化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出苄基杯【4】芳烃聚硅氧烷(cf4】’m.PSO),酯基杯[4】芳烃聚
硅氧烷(c【4]TEcM’PsO),其结构见图1。将两种杯【4]芳烃聚硅氧烷涂渍在弹性石英毛细
管柱内,获得高的柱效,好的热稳定性和优良的分离效能。
∞
警i—cH3
q
田1杯[4】芳烃聚硅氧烷的结构
1 c【41TE(MPSO
c【41毋Ps0聚硅氧烷R删2Ph:2 R《H2C00c鹄c心·
2结果与讨论
由于杯芳烃熔点高,成膜差,因而不经衍生直接涂的色谱柱柱效低“,合成的苄基、
酯基杯【4】芳烃聚硅氧烷固定相有好的色谱性能,结果见表l(柱效测试样品为萘,拖尾因
子测试样品为辛醇,柱温120℃)。
.572—
表1两种柱的色谱特性
固定相 (!i尝三) (娄热) 容善比 拖尾因子 玻鼍凿尹度基线霎移量
l 12x025 4225 480 l 02 115 4×10Ⅲ
c【4】TB.PsO
2 2l×0.25 4136 470 1 03 6×10“
c【4】TB-PsO
14.4×0.25 3498 357 l 02 130 2×10书
c【4】TEcM.PsO
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出:两种杯芳烃聚硅氧烷柱柱效均比较高,内壁惰性比较好(特别
是含苄基杯【4】芳烃聚硅氧烷),并且有较好的重现性。用程序升温4℃/min,从200~320
℃的基线漂移量考察两种固定液的热稳定性,发现c【4】TB巾sO柱起漂温度为280℃,而
c【4】ⅡⅪM-PsO柱起漂温度为270℃,至320℃时,漂移量酯基柱比苄基柱要大(见表1)。
这表明杯芳烃上引入苄基比引入酯基有更好的热稳定性,更适合高温极性样品的分离分
析。从表1可以看出,c【4】TB-PsO比c【4】TEcM.PSO的玻璃化温度低些,表明含苄基的
杯芳烃的适用温度范围更广。
麦氏常数是用来评价色谱柱选择性及极性大小的指标。测得两柱麦氏常数的平均值
敌极性稍强。两种固定相均为中等极性。Gmb试剂在两种杯芳烃聚硅氧烷衍生物上均得
到很好分离,峰形对称。
lo种芳香族位置异构体,如二甲苯、二氨苯、硝基氯苯、硝基甲苯、硝基乙苯、二
硝基苯、DNT、甲酚、氯酚、硝基酚及壬醇、丁二醇、甲基毗啶(a,舟,r)等异构体
在两类杯芳烃聚硅氧烷柱上均得到很好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掺杂型锂镍氧化物合成与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pdf
- TPSR法的研究亚硝胺在沸石上的裂解.pdf
- CBMdisc光盘10年收录伤害文献分析.pdf
- FA401低温氨合成催化剂地研究.pdf
- 不同生物量鲢鱼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与水质影响的研究.pdf
- 不饱与聚酯树脂微乳液的研究I.不饱与聚酯树脂的微乳化.pdf
- 掺杂Mg的六铝酸盐复合氧化物LaNi-%2cx-Mg-%2c1-x-Al-%2c11-O-%2c19%2bδ-催化剂上甲烷和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反应的研究.pdf
- BZ振荡反应影响因素地研究.pdf
- JLC-交联型环保防水涂膜的研究与应用.pdf
- 杯%5b4%5d芳烃衍生物银离子选择电极地研究.pdf
- 苯并噁嗪树脂热稳定性地研究.pdf
- β-环糊精固载相薄层层析法拆分氨基酸D,L-对映体的主客体作用的研究.pdf
- γ-%271--(Fe-%2c1-x-Sn-%2cx-)-%2c4-N的结构与磁性研究.pdf
- Cu-Keggin结构杂多酸催化苯酚过氧化氢羟化地研究.pdf
- B%2fAl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的研究.pdf
- TiO-%2c2-纳米光电化学太阳电池的研究.pdf
- 草酸-乙醇法制备PLZT微粉地研究.pdf
- 5-溴水杨基荧光酮-溴代十六烷基吡啶荧光熄灭法测定微量铬(Ⅵ)地研究.pdf
- N,N,N',N'-四丁基丙二酰胺在正十二烷中萃取铀(VI)地研究.pdf
- ICP-AES法测定贮氢合金粉组分地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