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中乳酸菌检验标准方法若干问题的探讨.pdfVIP

关于食品中乳酸菌检验标准方法若干问题的探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全国益生菌与健康及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 关于食品中乳酸茵检验标准方法若 干问题的探讨 胡巅张广伟 河南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郑州450016 丁武 21OO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 随着乳酸菌发酵食品的不断增多,我国分别于1996年、2003年和2008年分别颁布实施了 菌的检验方法和保证含乳酸菌食品的质鼙,起剑了较好的作用。其中于2009年3月1日实施的 《GB/T4789.35—2008食品中乳酸菌检验》比以往的做了较大的改动。但由于乳酸菌本身的特殊性及 其定量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食品中乳酸菌的检验仍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现根据我们的检验 实践,拟就该标准的有关问题提出我fI’j的浅见,以供商榷。 1乳酸茵与食品的关系 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显然,该名称不是细菌分类学名称。 这类细菌很多,在自然界的分布,“泛。在细菌分类学上至少包括23个属¨1,即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 环丝菌属(肋拍D地以曲和丹毒丝菌属(厨)苫咖P如幼r脚5个属;革兰氏阳性无芽胞不规则形的专性 厌氧菌,包括双歧杆菌属(历疗如妇cf酬砌和奇异菌属(4f印曲j瘌2个属;革兰氏阳性芽胞杆菌, 包括芽孢乳杆菌属(助0=瑚』acfD6ac,』£,曲和芽孢杆菌属(助cj-.,口曲2个属;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球菌, 漫游球菌属(‰弦∞ccuO、孪生菌属(锄PJ,』彩和糖球菌属(妇cc加,D∞cc£,由等14个属。 在这23个属的乳酸菌中有很多与食品密切相关,有的((如得氏乳杆菌保加利亚弧种(£. de珀rUeckn 且与发酵产物一起作为食物(酸奶),有的((如双歧杆菌(占,厅面施cf川砌)添加到食品(牛奶) 中,还有将双歧杆菌直接作为食品(保健食品中的胶囊、口服液)的主要成分。由于食品中有无乳 酸菌及其数量的多少是该食品的主要质量指标,所以科学规范地检验乳酸菌就显得非常重要。 2检验标准方法的改动 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微生物学检验》和《GB/T4789.35—2003乳酸I嵩饮料中乳酸菌检验》,作了较多 的改动,有利于食品中乳酸菌的检验。如将标准的名称由《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检验》改为《食品 中乳酸菌检验》,将标准的应用范围由乳酸菌饮料扩大为含乳酸菌的食品;将乳酸菌的定义简化,该 定义不仅涵盖了所有乳酸菌,还指出了目前市场上食品中的常见乳酸菌。在具体的检验方法上,将 分离培养用的培养基由改良TJA或改良Mc一种改为根据检测对象而选择MRs培养基和(或)MC培 养基,增加了对乳酸菌检测的适应性;在操作步骤中新增了“样品制各”,规定了不同类样品的制备 方法和具体要求;将检样的接种方法由平板倾注法改为平板涂布法,便于培养后菌落的观察和后续 的菌种鉴定;将分离培养的时间由72h±3h改为48h,并从乳酸菌菌落计数的过程中删除了染色镜 检和过氧化氢酶试验,大大简化了检测过程,缩短了检验时间;对于常见乳酸菌的菌种鉴定,新增 了API50CH试剂盒法。 3存在的问题 尽管《GB/T4789.35—2008食品中乳酸菌检验》(以下简称该检验标准方法)有上述诸多的改进, 1l 2009’全国益生菌与健康及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 但该标准检验方法仍有一些疏漏和不足之处。以下按检验过程对此加以探讨。 3.1培养基的制作 3.1.1缺糖发酵管的灭菌方法 对于乳酸菌的菌种鉴定所需的糖发酵管,该检验标准方法的附录A给出了“乳酸杆菌糖发酵管” 的成分和制法,但该制法中缺乏其灭菌方法。发酵培养基通常采用115℃15分钟的灭菌方法,以免 其中的糖(作为该培养基的重要成分)在更高的温度下发生变性而影响菌种鉴定结果。应补上糖发 酵管的相应的灭菌方法。 3.1.2缺水杨营发酵管的成分和制法 该检验标准方法的附录A给出了乳酸菌的菌种鉴定所需的“七叶苷发酵管”的成分和制法,但 却朱给出菌种鉴定所需的“水杨苷发酵管”的成分和制法。水杨苷发酵与否是乳酸菌鉴定的一个重 要特性,冈此麻该在附录A中补上水杨营发酵管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