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作文多角度立意思维训练》作文指导课件.ppt

2014高考语文《作文多角度立意思维训练》作文指导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高考语文《作文多角度立意思维训练》作文指导课件.ppt

作文怎样多角度立论? 伸出自己的双手,看一看,拍一拍,还可以和左右同学握握手。思考:如果以“手”为话题写议论文,你可以选取一个怎样的立论角度呢? 最佳立意角度 ① 立论的亮点——新颖性(新) ②?立论的生命——准确性(准) ③?立论的灵魂——深刻性(深) 风,有自然界的,也有人类社会的;有可亲可爱的,也有可憎可恶的。请以“风”为话题,进行立意练习。 要求:写2——3句话 如:我想到了…… 要想作文有深刻新颖的立意,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 丰富生活阅历、拓宽知识面。 2.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3.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4. 勤于思考。 5. 多角度思考问题。 亲爱的同学们,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作文,你的文章一定精妙; 学会选取立身的角度做人, 你的人生一定精彩! * weiss 放飞思维的翅膀 ——作文多角度立意思维训练 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把字母“O”想象成一样东西。 光盘、呼啦圈、杯盆碗碟、炮筒、月亮、太阳、冰淇淋、车轮、歌唱家的口型、古铜钱、靶环、旋转的风扇…… “o”是成功的泪珠,闪耀着幸福的光芒; “o”是紧握的拳头,凝聚着无限的力量。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石壁》 古人云:   “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作文,以立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句则为其裨将,字则为其兵卒,事料则为其器械,当使兵随将转。” 何谓立论?  立论: 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阐明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三位诗人 对项羽 的评价。 题乌江亭 ?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项羽 练习一 定角度 A 整只手 B 手背与手掌 C 手指间 D 手掌与手腕 E 一双手 F 手指与手掌 G 各个指头 [角度一] 整 只 手 [构 思] “劳动创造世界,双手扭转乾坤” 。这只手怎样才会变得有力量?五指分开是分力,五指并拢成合力;五个手指屈曲向掌心 ,又聚成了一种强大的向心力 。 [立 意 ] 五指并拢握拳,团结就是力量。 [角度二] 五 指 间 [构 思] “独木不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的手怎样才能变得灵巧、能干 、会做?这 就在于五个手指互相配合,亲密合作。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这种友谊 、团结、协作的精神。 [立 意] 事情要做好,五指配合少不了。 [角度三] 大 拇 指 [构 思] 大拇指是五个手指中最粗、最短的,比不上其他手指纤细好看。但许多操重的工作多要劳烦它,其他手指的活动也靠他带头和管理。大拇指就像一个长相丑陋的人,虽然其貌不扬 ,但他有自己的长处,有自己的内涵 ,有自己的重要作用。 [立 意] 拇指形丑作用大,谈“美与丑” [角度四] 说 小 指 [构 思]小指很小、很细 、很笨,甚至沾满了污泥,但它总还是我们手上的一个指头,和我们筋骨连在一起,所以,不要嫌弃它 ,而要爱护它 ;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小指虽小,但缺少了它,我们会有一只完美的手吗? 小指虽小,但有很多细小的活儿却怎么也离不开它呢!所以,小指应自尊,自信 、自 强。 [立意]小指 莫自卑 或要爱护和帮助弱 者 。 [角度五] 手指 的“做”和“让” [构 思] 五个手指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但它们不可能事事都一起动作。当某些手指工作时,其它手指就自觉地避让一旁。这种精神和风格不是值得赞扬的吗? [立 意] “避让”风格赞。 一、发散思维:广 从思维的各个层次出发,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总 结 1、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物”就有几个思维角度; 2、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思维角度; 3、一个事件,一个人物针对不同的层面、目的、作用、意义等方面,思维角度也不同。 二、逆向思维:新 指与常人惯用的思维方式不同或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 七步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