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东部A型花岗岩地壳来源多样性的O.Nd.Sr-Pb
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制约
2 2
魏春生1郑永飞1赵子福1
J.W.ValleyM.J.Spicuzza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实验室,合犯230026
2DepartmentofGeologyGeophysics.UniversityofWisconsin,Madison,WI53706USA
1引言
(虽然现代花岗岩研究接受岩浆假说,但是关于岩浆起源及其成因却一直存在激烈争论和不确定
性。、目前对A型花岗岩的研究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成因观点,即地幔岩浆直接分异假说和地壳物质
部分熔融假说。为澄清上述模糊认识,选择了沿中国东部大陆边缘NE向拉张性构造活动带分布的
晚中生代碾子山、山海关、崂山、苏州以及魁歧A型花岗岩体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锆石6”O、
U-Pb定年、全岩Rb_sr和Sm-Nd以及碱性长石普通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2结果讨论
利用激光氟化技术对中国东部五个有代表性A型花岗岩体4l件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共获得
花岗岩锆石61so值普遍偏低,从碾子山岩体379-±040%渡化至崂山岩体505a:0l钾缸除碾子山岩
体两个样品外,其它所有测定的锆石与石英之间达到并保持了氧同位素高温平衡分馏关系。利用氧
同位素地质温度计和锆地球化学温度计,确定中国东部A型花岗岩冷却封闭温度范围为7555:85。C
到8705:900C。这些特征表明中国东部A型花岗岩起源于曾经受过地表流体高温热液蚀变火成岩地壳
部分熔融所衍生出的低6180岩浆,正常地幔物质的直接供给不明显。
由于低6“O岩浆需要亏损”O的源岩,而大气降水和海水是地表两个最大的亏损”O的流体储
库,因此低6“O岩浆既可能起源于遭受过高温大气降水交换的大陆地壳,也可能由高温海水蚀变的
洋壳部分熔融产生。
{c邃罄霆章痧‰
髓》筒掷∞獭》
图1中国东部A型花岗岩氧同位素组成,其中顶部与右侧分别为锆石和石英6180值频率分布直方图,标有温度的
实线与点线代表氧同位素高温平衡分馏关系
102
全岩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尽管(87刚86SDo在各个岩体尺度上都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20—-5
和苏州8M(t)=-1888,TDM1.5Ga,而魁歧岩体的8Nd(t)和TDM值则介于二者之间。
女≯湓争
$4孙Zireoa(,‰)
围2中国东部A型花岗岩O_Nd-Pb同位素组成,其中标有数字的虚线为二元混合计算结果
由于溶解在海水中的Nd含量极低,因此当海水与年青辉长岩洋壳进行高温水-岩交换时,其
O-Nd同位素组成会出现脱(解)耦变化,即6”O值会不同程度降低而8Ⅲ(O值则基本保持高值不变。
考虑到碾子山岩体具有较低的锆石6“O值和较高的全岩£Nd(O值,与经历过高温海水蚀变的年青辉长
岩洋壳具有可比性,因此推断碾子山A型花岗岩可能是再循环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二元混合模型
计算结果表明,由5—10%的大洋沉积物与高温蚀变洋壳组成的混合源区能较好地拟合魁歧A型花
山海关、崂山和苏卅IA型花岗岩可能起源于大陆地壳物质的深熔作用。
从中国东部A型花岗岩碱性长石普通铅同位素分布特征来看,山海关、崂山和苏州岩体具有较
832.17
低的2”Pb/2‘印b比值(15 826),这进一步将这些岩体的源区物质来源限定在下部大陆地壳
范围。与之相比,碾子山和魁歧岩体具有较高的206pb/204pb比值,这与不同比例大洋沉积物和高温
蚀变洋壳所组成的混合源区物质特征相吻合(图2b)。
构造分区迥异、空间相距遥远f2000km以上)的上述A型花岗岩近乎同时形成表明,它们可能受共
同的地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