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七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鲁教版 制卷人:李恩凤).doc
七年级上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制卷:李恩凤)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禀告(bǐng ) 姊妹(zǐ ) 论语(lún ) 玷污(diàn )
B.雏形(chú) 嬉戏( xī ) 堕落(duò ) 泯灭( mín )
C.报酬( chóu ) 鬓角(bìn ) 蹂躏( lìn ) 风韵( yùn )
D.懊恼( ào ) 洗濯(zhuó) 诅咒(zhòu ) 点缀( zhuì )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
A. 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
B.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C.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叠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D.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①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 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②我一直 于科学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
③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 的水分。
A.观察 沉迷 充足
B.观看 沉醉 充沛
C.观察 沉醉 充足
D.观察 沉迷 充沛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每小题3分,共9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D. 学而时习之。
6.下列句子中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从个人修养角度谈为人的态度。
“吾日三省吾身”强调每天自我反省,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对品德修养的重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要当老师就必须“温故”,从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即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三、翻译下面语句。(4分)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四、古诗文默写。(共6分)
(1) ,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2)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4)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5)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的价值不只仅仅在于学习,还必须有思考的能力。”这句话
跟《论语》中的“ , ”十分相似。
五、现代文阅读(12分)
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真实结果的往事
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囔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