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文科使用).ppt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文科使用).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文科使用).ppt

1、汉朝: 2、说一说实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响? 3、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是怎样演变发展?有何影响?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集团 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学;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隋朝统一后,由于世家大族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原因: 演变: 影响: 隋朝开始形成 唐宋继承完善 明清僵化八股取士 1905年废除 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 *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 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 由秦始皇依据法家学说而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影响中国长达2000多年之久。   但这种政治制度自创立之始便遭遇两种政治力量的挑战,即地方力量与相权力量。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相互交织,演绎着封建王朝的兴衰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本课讲述的是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不断调整!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三、历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阅读思考与讨论: 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每阶段调整的具体措施怎样? 总体上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呈现怎样的特点? 元朝 北宋 唐朝 西汉 演变特点 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 从汉到元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初郡国二制并存→景帝削弱王国势力→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 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 中央掌控地方财政. 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中央集权不断发展 郡国并行制度 探究一:刘邦建汉后确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有何异同?为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最终是怎样解决的?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 ⑴异同: 秦郡县制;汉郡国并行制度 ⑵原因: 汉高祖对秦亡的错误认识 ⑶影响: 出现王国问题,分裂割据,有时与朝廷对抗,如:“七国之乱” ⑷解决: ①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⑸特点: ①“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诸卿) ②“有所损益”:郡国并行制---郡(郡县制)国(王国-诸侯王)并立 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刘邦分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他分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结果他死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 汉高祖刘邦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汉武帝刘彻 汉景帝 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 “推恩令”和“酎金夺爵” ——瓦解王国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多立诸侯,王国领地不过数县,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后来,汉武帝又以“酎金”借口,削夺106个列侯爵位。 设置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监察地方 ????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 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 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 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 胡人担任节度使。 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 兵反唐创造了机会。 安禄山 藩镇与节度使 在唐后期150年里河北三镇的57个节度使中,真正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内地许多节度使也效法三镇,各占一方,唐朝统一局面破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藩镇图 藩镇割据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 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①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