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成矿理论与深部找矿新方法及勘查开发关键技术交流研讨会
北山地区北东向构造对金钨锡钼(稀土)矿床控
制作用初探
杨建国 杨合群杨林海李文明 李英
0054)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
提 要:地处甘、新、内蒙交界部位的北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内生金属矿产集中区之一,金、
钨、锡、钼等与花岗岩有关的金属矿床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潜力。本文通过对北山地区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的系统分析,讨论了北尔向基底断裂构造对与花岗岩有关
的金、钨、锡、钼等矿床形成的重要控制作用。指出了该区今后开展地质找矿上作的方向。
关键词:北东向构造基底断裂金钨锡钼矿床控制作用甘蒙北山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广义的北山地区包括尔起黑河两岸,两延罗布泊地区与东天山相连,东两长约520Km;南起甘肃
敦煌二危山一疏勒河断裂,向北至中蒙边境,南北宽约260
Km,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本文仅涉
及甘、新交界以尔甘、蒙北山地区。
北山成矿带位丁古弧洲成矿域中南部,大地构造隶属塔里木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华北板块
交汇地带(左国朝等,1990;2003)。白早古生代以来,该区经历了洋盆扩张。早泥盆世洋盆闭合,
中一晚泥盆tH=沿明水一名i板井一小黄山一线,哈萨克斯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对接、碰撞、造山,晚古
生代进入板内手风琴式开合演化,形成多期中基性火山岩,并伴有人规模的花岗岩浆活动等演化阶
段。中一新生代,由丁祁连山、柴达木和阿尔金等构造带和周边众多地块的影响,北山地区的陆内造
山和盆山结构更为复杂(左国朝等,2003)。致使北山造山带形成多期构造叠加,岩浆频繁活动,变
质变形作用和成矿作用强烈的基本特征,反映出其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1 I司题提出
北山造山带地壳活动频繁,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历经
半个多世纪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已发现和勘查了180余处,成为初具规模的黑色、有色、
稀有、贵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地。近二十年来,众多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北山成矿带成矿规律进行了归
无疑对区内开展地质找矿起到了指导作用。然而,由丁本区在区域矿产勘奄综合研究,尤其是区域
成矿规律、主攻矿种和预测定位笛有关找矿能否取得重人突破的关键性问题仍然不够明朗,制约着
区内矿产勘查未有实质性重人突破。尤其是近5年开展新一轮矿产资源调夯期间,许多被大家看好
的地段、含矿层位及矿种的进一步找矿却收效甚微,以致于区内找矿前景“似明非明”和_1:作部署
陷入举步维艰的凼境。这无疑提醒我们要开拓思路,深化对北山成矿带成矿作用特点与区域成矿规
律的再认识。
北东向构造对古弧洲成矿域金、铜、钨、锡、钼等贵重一有色金属矿产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其
对中亚大山成矿带海晴一印支期成矿的制约作用国内外学者早有独剑见解(A.B.兀aBJIoBcKH羁
V
1974;Kudrin
S,et
a1,1990;陈哲大等,1999),同样,其对秦岭一祁连成矿带印支一燕山期
成矿的重要影响亦引起国内地质学者的重视(朱俊亭等,1992;周缁东等,1997;任富根等,1998:
陈毓川等,1998;王平安等,1998;杜玉良等,2003)。但至今未有人直截论及北东向构造对我国天
山一北山成矿带矿床形成的制约作用。宏观上,北山成矿带同建造期金属矿产总体早近东西走向,
但与造山期及期后花岗岩有成生联系的金、铜、钨、锡、钼等矿床产出在东西(或北fHi)向与北东
(或南北)向构造交汇处,并呈东西向分段集中、北东向呈“串珠状”分布之趋势,这与显露地表
的近东西向浅部构造鼍明显的不协调。鉴于此,笔者通过对区内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床分布规
律及成矿地质背景进行分析,以及与中亚天山成矿带进行对比,认为北山造山带中发育的海西一印
收稿日期:2004一03—30;改同兀期:2004一04—30
摹金项日:中国地质调杏局:北山成矿带找矿重大疑难fn】题研究。项目(编号:200310200021).
作者简介:杨建围(1962一),男,陕西乾县人,本科,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