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酪氨酸电化学的蛋白质磷酸化检测
杨郁,郭良宏*,曲娜,韦明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邮编100085
*联系人:电话:010E-mail 地址:LHGuo@rcees.ac.cn
蛋白质磷酸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共价修饰方式,
在许多生物效应中起着开/关的作用,是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调控者,
它几乎参与生命活动的所有过程。尤其在细胞应答外界刺激的信号传递途径中,
蛋白质磷酸化是目前所知道的最主要方式。其中负责磷酸化的蛋白激酶的活性常
会受到小分子化合物的调控。目前已有文献报道了一些分析方法应用于蛋白质磷
酸化的测定,如:[32P]放射性标记法、免疫印迹法、质谱法、荧光法、表面等离
子体共振等,这些方法操作繁琐且成本较昂贵。因此,需要建立一种简单、快速、
高灵敏的蛋白质磷酸化分析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小分子化合物对蛋白质
激酶活性的调控效应。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免标记的蛋白质磷酸化电化学传感检测
方法。通过在氧化铟锡(ITO )电极表面共价固定含酪氨酸的多肽分子,该分子
为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的底物。以底物分子中的酪氨酸作为电化学信号探针,通过
电子媒介体催化放大酪氨酸的电化学信号。利用正常酪氨酸和磷酸化酪氨酸之间
电催化信号的差异,实现对蛋白质磷酸化反应的检测,并以此来研究小分子化合
物对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的调控效应。本研究中重点解决了电子媒介体在修饰电极
上的电化学动力学、多肽分子固定的表面化学、激酶催化的多肽磷酸化反应的电
化学检测机制等关键问题。
Acknowledgment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and.
References
[1] Ahn, N. Chem. Rev. 2001, 101, 2207-2207.
[2] Johnson, L. N.; Lewis, R. J. Chem. Rev. 2001, 101, 2209-2242.
[3] Adams, J. A. Chem. Rev. 2001, 101, 2271-2290.
[4] Goldsmith, E. J.; Akella, R.; Min, X. S.; Zhou, T. J.; Humphreys, J. M. Chem. Rev.
2007, 107, 5065-5081.
[5] Burkhard, K.; Smith, S.; Deshmukh, R.; MacKerell, A. D.; Shapiro, P. Curr. Top.
Med. Chem. 2009, 9, 678-689.
[6] Li, T.; Liu, D. J.; Wang, Z. X. Anal. Chem. 2010, 82, 3067-3072.
Label-Free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of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Activity and Inhibition Based on Electro-catalyzed
Tyrosine Signaling
Yu Yang, Liang-Hong Guo*, Na Qu, Ming-Yuan Wei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Ecotoxic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8
Shuangqing Road, P.O.Box 2871, Beijing 100085, Chin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