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节 绿色巴夫藻的光生物反应器半连续培养研究 263
第九节 绿色巴夫藻的光生物反应器半连续培养研究
viridis
绿色巴夫藻(PavlovaTseng)是一种优质的生物饵料,广泛应用于泥蚶、扇贝、对虾
等海产经济动物的人工育苗,其效果已被公认,另外,绿色巴夫藻富含特殊的巴夫甾醇、多糖等
有效成分,在生物活性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价值【1,11A8]。微藻的培养系统通常分为开放式和封
闭式(光生物反应器)两大类,光生物反应器具有较高的表面/体积比以充分利用光能而提高单
位产量,可有效的避免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及其他杂藻的污染,有效的控制生长条件,
实现生产管理的自动化等优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全球研究的热
点[2,5~10·13~153。
微藻的培养有一次性培养、半连续培养和连续培养,半连续培养不仅广泛用于生产性的大
研究还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一种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进行了绿色巴夫藻的半连续培养研
究,详细的探讨了更新率、更新周期等因素与藻细胞的生长、采收量、产率及氮磷营养盐的利用
之间的关系。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由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藻种室提供。营养盐
母液使用MAV母液(KN031009,KHzP04lOg,MnS04·H200.259,FeS04·7HzO2.59,
EDTA—Na2109,维生素B16mg,维生素B1250,ug,蒸馏水
l 000mL),培养所用的海水取自奉化湖头渡,经沉淀,过滤,煮沸冷却后使用,其pH值为
8.30,盐度为27,N03~N浓度为0.5mg/L,P04一P为0.018mg/L,母液经上述海水稀释
1000倍即成培养液。光生物反应器为10升气升式简易反应器。
(二)试验方法
藻种经预培养至指数生长期后接种与光反应器,密度为2.106×106个/mL,培养体积
24:O,充气量3L/min。在指数生长末期进入半连续培养,定期收获一定比例的藻液,添加新鲜
2d,3d,4d。
在更新液中取样以血球计数板测藻细胞密度,更新后藻细胞密度按更新前藻细胞密度
(C)及更新率折算。
C4·12]
目采收量(y),y=V×R×C
生长率,K=(1nN。一lnNo)/t
式中,N。为第t天密度,No为起始密度,t为培养时间。
产率(p),≯7-Y’/(V×R×t)
264 第五章 藻类养殖技术
式中,y7为培养期间的总采收量。
细胞生物量干重的测定:取一定体积的藻液高速离心(10000r/rain)10min后,弃上清液,
用碳酸氢铵溶液洗涤离心2次,真空冷冻干燥,微量电子天平称重。
培养液的氮磷营养盐浓度利用t生MAC一1000水质分析仪测定,pH值由PHB~1便携式
pH计测定。
二、结果与分析
(一)更新率对藻生长的影响
绿色巴夫藻在不同更新率的半连续
培养下的细胞密度变化如图1,各处理
组经过5天的快速生长后,细胞密度均
达到了2.66×10’7个/mL,启动半连续
培养,经4天的连续更新后,各处理组的
密度趋于稳定。直观上看,在10%,
20%更新率下,细胞密度均在起始更新
的密度之上,最高达到3.66×107个/ 图1不同更新率下绿色巴夫藻的生长瞌线
mL和3.10×107个/mL;在30%更新
率下,前4天的细胞密度稳定在起始更新密度,之后略有下降,最后稳定在2.40×107个/mI。
左右;在40%,50%更新率下,细胞密度明显低于起始密度,最终分别稳定于1.50×10‘7个/mL
和1.10×107个/mL左右。方差分析及Duncan多重比较显示,各处理组的平均细胞密度间有
显著的差异(P0.05),更新率为10%,20%的显著高于其他组,50%的最低(见表1)。
裹1 不同更新率下纲胞生长率、密度、采收量及产率的均值比较
每天的生长速率,K为Kl至K9的平均值;细胞密度为每次采收的细胞密度的平均值。(下同)
更新培养开始后,前4天各组的生长速率变化较大,10%,20%,30%组的呈波动变化,
40%,50%组的则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