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章编号:CSTAM2014.P47一E0091
恒载一腐蚀耦合作用下梁劣化性能试验研究
7费彩会1
刘伟杰1,+何世钦1,焦安甲2
(1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144:2.清华大学水利系,北京,100084)
摘要:持续荷载和氯离子腐蚀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长期性能研究是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重要方向。本试验利用
自行设计的配重荷载_腐蚀耦合装置,进行不同荷载和自然腐蚀环境共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粱的长期性能试验,研
究了粱挠度增长规律、梁的裂缝开展情况和腐蚀电位变化等。研究结果可以为处于氯离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结构
的耐久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荷载.腐蚀耦合;试验研究;劣化性能:裂缝
1 引言
据统计,钢筋锈蚀己成为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失效的首要原因【1弓J,而沿海地区的混凝土结构长期处
于荷载和氯盐的双重作用下,由于这些混凝土结构通常是带裂缝工作状态,这为氯离子侵蚀钢筋提供了便
利条件,进而造成混凝土结构…系列劣化。对处于正常使用阶段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其在使用荷载与
腐蚀环境共同作用下的劣化性能,可以为处于腐蚀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提供依据。
已有的荷载和氯盐腐蚀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试验大多是对钢筋进行电化学加速锈蚀【4弓】,研究了构
件挠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钢筋锈蚀率与剩余承载力的关系,而对裂缝随时间的发展规律研究相对较
少。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套配重反向加载试验方法实现了混凝土梁在持续荷载和氯盐侵蚀的耦合作用,
研究了在自然腐蚀下梁劣化过程中挠度、裂缝等的变化规律。
2试验概况
2.1试件设计与制作
泥使用北京金隅生产的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天然河砂,颗粒级配良好;碎石粒径为5~25mm,连
续级配;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配合比及抗压强度列于表1。
年∞一—}oo一 。一—50旺一一 70昏 100f F弩矿m ~一
;堑童垂垂三j重堑《。墨。蔷
l一1 2-2
1.1 2.2
图1混凝土梁尺寸及配筋图/mm
表I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强度
盟型丛也:2 塑垄鏖!竺 !!丕塑鏖型垦
水灰比 水 水泥 石子 砂 减水剂
130-150 35
0.6 195 325 677 1203 0.9
作者简介;刘伟杰(J988一),男,河北人,硕士生:
’何世钦(1970),女,山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宄方向(E.mail:heshiqin@mailtsinglluaedu.cn):
焦安甲f1986一),男,山东入,博士研究生:
费彩会(1990一),男,山东人,硕士研究生。
·II一093·
试验共制作了6根梁,其中①②号两根梁为对比梁,用于确定极限承载力,③④号梁的使用荷载为70%
的极限荷载,⑤⑥号梁的使用荷载为50%的极限荷载。
2.2’噎载一腐蚀方案
由于恒载.腐蚀耦合作用的加载试验装置复杂、成本高,关于恒载和环境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性能损伤劣
化过程的试验研究相对滞后。试验中通常采用的加载方法有千斤顶式【6】、弹簧式【7】、配重式【8]、杠杆式等。
千斤顶式不能保证持续恒载,需要对其补载;弹簧式和杠杠式设计复杂且对于测定构件挠度和观察试验现
象不便;配重式能保证持续恒载,但存在需要空间过大等缺点。在钢筋腐蚀方面大多采用通电加速的方法,
使钢筋快速腐蚀,不能反映长期自然条件下的真实情况。
本文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恒载一腐蚀耦合作用的试验方案。采用混凝土配重块加载,重量可根据设计的
荷载自行调整,试验梁采用反向加载方法,梁的受拉区位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