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导学案2.doc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逍遥游1》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5
编号: 励志语言:
课题:逍遥游 时数(第 周第 2 课时) 班级: 编写人: 编写时间: 审核人: 审批人:
学习目标 1、理清思路、把握文旨。2、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合
作
互
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编站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
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3、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
从时间上说,朝菌、蟪蛄是“小年”,冥灵、大椿是“大年”。与众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与冥灵、大椿比,又是“小年”。鲲鹏是“大智”,蜩、学鸠、斥鴳等见识浅陋,只能算是“小智”。
理解主旨,文章从反面提出问题,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一、检查作业。
1、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2、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明确;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是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二、分析、理解第二段
1.这一段可分几层?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不及”,包含不可达到和不能了解两重意思。作者举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彭祖以长寿闻名于世为例,说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小知”与“大知”,“大年”与“小年”的不同,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有所待,又要人为地以小及大,是非常可悲的。第二层,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1段“北冥有鱼”内容好像重复,其实不然。今人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对这两段话有很好的解释:“前语近怪,且出《齐谐》,恐人疑其不典,故引汤棘问答以实之。且前后详略各异,足以明之。前言鹏背几千里,当指其修也,此则以泰山形其高与大。扶摇不知其状也,此则以羊角形之。野马等不知其实也,此则以云气二字释之。腾跃而上,明枪之势也。数仞而下,明枪之高也。非此,则前语未了,前意未申,且不足征,故复而非复也。”由此可见,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复。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内容相照应,并归结前文所述种种现象,点明为“小大之辩”。
三、分析、理解第三段
1、这一段写了哪些人?可分为几类?
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宋荣子、列子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作者对这几类人的看法是怎样的?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但只不过是斥鴳之类)
宋荣子、列子(远胜于第一种人,但“犹有未树”“犹有所待”)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逍遥游。)
3、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什么?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绝对的精神自由。
四、总结
这篇文章采用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法,运用对比与想象由物及人,最后推出结论,气势阔大而思路严谨,夸张、虚幻的描述中隐藏着炽烈的情感,堪称一篇奇文。
本文开头以背负青天,具有奇伟力量的大鹏和纤细微小、能在空中任意游荡的“野马”为喻,论证世间万物都“有所待”,因而算不上逍遥游。可谓想像奇特。论证时,首先指出大鹏南飞,有待“海运”,有待六月的巨风;而“野马”“尘埃”的任意游荡有待于“以息相吹”。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自然界)
(1)小知不及大知
(2)小年不及大年
———————补充验证前文
(3)汤之问棘
(4)斥鴳之语
真正的逍遥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无所待(人世间)
(1)知、行、德、征(耐)四种人
(2)宋荣子、列子——仍有未树,犹有所待者
(3)至人—神人—圣人——无己、无功、无名—逍遥者
——————追求绝对的自由(主旨)庄子渴望“逍遥游”,即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要“无为”,做“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其实,庄子并非生来就无入世之心,但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窦娥冤》第二课时导学案.doc
-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武传》导学案1.doc
-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武传》教学设计1.doc
-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武传》第三课时学案.doc
-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武传》第二课时学案.doc
-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轼词两首》导学案1.doc
-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轼词两首》导学案3.doc
-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轼词两首》第一课时学案.doc
-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1.doc
-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2.doc
-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导学案3.doc
-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导学案4.doc
-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导学案5.doc
-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导学案6.doc
-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导学案7.doc
-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导学案8.doc
-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导学案9.doc
-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导学案(第一课时).doc
-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导学案(第三课时).doc
- 2014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教案1.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