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轻纺工业地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轻纺工业地理.doc

中国轻纺工业地理   主要包括纺织、 食品、造纸、 日用陶瓷、自行车、缝纫机、钟表、皮革、工艺美术品及手工业等几十个生产消费资料的行业。   1949 年以前, 中国为数甚少的纺织、面粉、卷烟、造纸等企业,集中在上海、青岛、天津等沿海城市及长江三角洲的南通、常州、无锡、苏州一带,脱离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设备依赖进口。现今轻纺工业遍布全国。原有的沿海轻纺工业中心已改建成高中档消费品的生产、出口和科研基地,原来基础薄弱的内地和边远省区轻纺工业也有了明显的发展。   由于长期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轻纺工业投资相对较少,建设缓慢。在布局上,目前主要轻纺工业仍然多分布在沿海省市,其产值约占全国轻纺工业总产值的近2/3。80年代以来,中国轻纺工业正在加快发展,现已将沿海与内地的轻纺工业进行了适当分工,加强联合,协调工业布局,以适应轻纺工业产品种类繁多及消费需求上的区域差异。   纺织工业  至80年代初期已发展成为包括棉纺织、印染、毛纺织、 丝绢纺织、针织、 麻纺织、纺织机械、纺织器材和化学纤维等 8大行业的工业部门。1990年中国纯棉纱、棉布、蚕丝、丝绸、苎麻布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毛纺织规模居第3位,化纤产量则居第4位,并已成为世界第 4大纺织品出口国。上海和江苏省是中国大型纺织工主基地和最主要的纺织品出口基地。江苏省的纺织生产业要集中在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等城市。   ①棉纺织工业。中国纺织工业的主干。1949年以前,中国棉纺锭仅有500万锭,织布机6万多台。上海、青岛、天津3市的棉纺锭和布机占全国70%。1949年后,在冀中、关中地区和江汉平原等产棉区建设了的棉纺织基地。在苏、鲁、鄂、川、晋、湘、辽、皖等产棉省区建设了许多棉纺织厂。80年代产棉区的棉纺锭已占全国的2/3,内地纱产量占全国纱产量的比重已由 18%提高到 43.4%。全国形成16个20万锭以上的大型棉纺织中心,其中上海拥有202万锭,天津、石家庄、郑州、武汉各拥有50万锭以上, 北京、青岛、 西安、咸阳、邯郸、济南、无锡、南通、重庆、沙市、广州各拥有20~50万锭。现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区都有了棉纺织工业。   ②毛纺织工业。1949年以前,中国仅有毛纺锭13万锭,其中90%集中于沿海城市,上海的毛纺锭约占全国的73.4%,西北羊毛产区几乎没有近代毛纺织工业。50年代开始在内蒙古的海拉尔、包头和呼和浩特,新疆的乌鲁木齐、伊宁、甘肃兰州、青海西宁,宁夏银川,陕西咸阳,西藏林芝等地相继建设了毛纺织厂,逐步形成了以西北羊毛产地为中心的毛纺织基地,全国毛纺锭已发展到165万锭,产毛区的毛纺锭约占全国1/2以上。   上海、北京、天津3市是全国三大毛纺织中心,拥有优越的技术基础和协作条件,江苏、浙江及新疆、内蒙古、甘肃、陕西、青海、宁夏等省区毛纺织工业发展很快。目前全国毛纺织工业遍及全国各省区(见中国工业地理)。   ③丝绢纺织工业。中国丝绢纺织工业的地理分布与养蚕业分布基本一致。以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和四川丝绢纺织工业最发达。上海产丝虽少,但丝织印染业发达。四川桑蚕茧产量虽大而丝织印染能力较低,每年大量茧、丝出省加工。 浙、苏、沪、川、辽、鲁、粤7省市为中国丝绸主要生产省市。此外,浙江的杭州、湖州、嘉兴、江苏的苏州、无锡、镇江,广东的顺德、佛山、广州,四川的南充、成都、重庆等地都是中国生丝和绸缎的主要产地。辽宁丹东和山东烟台等地盛产柞蚕丝绸。   ④ 麻纺织工业。中国麻类资源丰富,主要有黄麻、苎麻、亚麻等类。   黄麻主要用于麻袋编织。杭州麻纺织厂有12万枚纺锭,是中国生产麻袋和各种包装用麻布的最大企业。上海、天津、大连、青岛、沈阳、广州、承德、天水等地也有大型麻袋厂。   苎麻为中国特产。湖南浏阳,四川荣昌、隆昌、江西万载、宜春等地手工夏布驰名中外。湖南株洲、益阳、沅江,湖北阳新,广西南宁,上海,四川重庆,江苏无锡,广东广州等市是苎麻纺织中心。湖南省苎麻纺织能力居全国首位。   哈尔滨为全国最著名的亚麻纺织、漂染中心。其附近阿城、延寿、呼兰、海伦、依兰等地建有亚麻原料加工厂。此外,在吉、冀、内蒙古、宁、甘等省区也发展了亚麻纺织业。   ⑤化学纤维工业。1949年基本为空白部门。50年代恢复了丹东化纤厂和上海安乐人造丝厂,随后建成了保定化纤厂和北京合纤厂。60年代自行设计并建设了南宁、新乡、吉林、上海、杭州等化纤厂,引进了北京维尼纶厂和兰州化纤厂。 70年代在 闽、赣、皖、湘、甘、晋、桂、云、黔等省区建成了 9座维尼纶厂。与此同时利用国外技术和设备,在上海金山县、辽宁辽阳市、四川长寿县和天津大港建设了 4座现代化大型石油(天然气)化纤企业和河南平顶山帘子布厂。80年代新建上海金山石化二期工程、 江苏仪征化纤厂、 大庆腈纶厂和北京、天津、浙江绍兴涤纶长丝厂,扩建河北保定、湖北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