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jlI睫筠曳秧 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滑,尺稍沉。患者将赴外地上学要带中成药,因前进 芳香化浊、清热祛湿之剂,诸证得缓,惟舌质红而尖稍绛,有化热之势,故 予藿香正气胶囊+越鞠保和丸缓缓调理,二药交叉服用。 2005年1月28日3诊,诉半年来未患感冒,胃痛偶作,时嗳气、大便 黏滞,手足多汗。肠痈发作数次,疼痛可忍而未用药。舌尖红,苔薄白,脉 右细滑、左小弦。拟和胃降浊,清肠导滞。处方:藿梗、荷梗各109,厚朴 后随访感冒大减已如常人。 按语:患者自幼体弱,易患感冒,手足汗多,易发腹泻,似为脾弱表虚 之证,然其有肠痈、胃脘痛、荨麻疹等宿疾,伴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白 微干,脉细滑、左小弦,皆饮食不慎、素嗜辛辣厚味所致。本患与案1乍看 相似,但其湿浊略胜,且有脾运不健、宿有积滞化热之不同,故其治亦异耳, 采用藿香正气散加消积导滞之品化裁而获效。 从上述验案可见:祛邪可具扶正之功,调内亦有御外之效,此即邪去则 正安之谓也。对反复感冒之证当详加辨证,不可只从虚证论治,以免犯虚虚 实实之弊。
288 路志正教授论《伤寒论》口渴的辨证 ■张华东1 路洁2 边永君1 王秋风1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2.北京三芝堂诊所 口渴是临床中特别常见的症状,也是临证时准确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 自古至今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对于口渴的辨证用药。口渴既可以作为一个单 独疾病,如口干燥症或老年干燥症;又时常是其他疾病的一个伴随症状。口 渴反映了人体内阴阳之盛衰、气阴之虚实、津液之存亡等状况,是我们临床 辨证的一个重要证据,不仅在内伤杂病中经常见到,而且在外感疾病中出现 的频率也相当高。 第四篇 临证经验/ 笔者师从我国著名中医路志正教授,在跟师中体会到,路老对干燥症的
研究颇有造诣,无论是内燥还是外燥,临证治疗都有其独到之处。路志正教
授在1989年全国中医痹病专业委员会上及所著的《痹病论治学》中提出,干
燥综合征为中医“燥痹”范畴,并首先提出中医“燥痹”的概念。该提法现
在已为我国中医风湿界医家普遍认同。路老对于口渴的辨证论治更有其独到 的见解,且学通古今,在融会古代医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自成一家。路老
仅就历代医家从《伤寒论》论口渴一症所做的扼要阐述,便使我们茅塞顿开, 受益匪浅。这不仅体现了路志正教授等老一辈中医学家对古籍精熟,也证明 了学习中医要掌握经典的重要性。 口渴在三阳经中的辨证 路老常言,伤寒从六经辨证,注重疾病的传变规律,在三阳经中,口渴
一症除了有寒热之分外,在表、在里、半表半里也各有不同。另外,口渴与
湿相关。小便与汗是人体津液的重要出路,其正常的排泄是维持体内阴液平
衡的关键所在。口渴的辨证当把小便与汗等兼症同时考虑在内,才能辨证准
确,用药得当。湿邪和阴液虽然同属于阴分,但是湿邪是病理产物,而阴液
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湿邪不可能转换成阴液,但湿邪可以影响阴液
的正常摄入、输布和排泄,甚至伤害阴液;当其与热邪互结时,则成缠绵湿
热难去,伤阴更甚。柯韵伯从伤寒六经中三阳经辨证谈口渴云:“凡中风伤
寒,热结在里,热伤气分,必烦渴饮水。治有二法:表证已罢,而脉洪大,
是热邪在阳明之半表里,用白虎加人参汤,清火以益气;表证未罢,而脉仍
浮数,是寒邪在太阳之半表里,用五苓散,利水而发汗。仲景治阳明渴饮有 四法:本太阳转属者,五苓散微发汗以散水气;大烦燥渴、小便自利者,自
虎汤加人参清火而生津;脉浮发热、小便不利者,猪苓汤滋阴而利水;小便
不利腹满者,茵陈汤以泄满,令黄从小便出。病情不同,治法亦异。凡厥阴
之渴,在未汗时;太阳之渴在发汗后”。从汗辨证选方,又是路老准确用药的
另一个关键,但要根据六经辨证,取方准确,不可滥用。如葛逸圣认为,“太
阳无汗而渴,忌白虎;阳明有汗而渴,忌五苓”。 二,重视阳明经证口渴的意义 路老强调,三阳经中,尤以阳明经病口渴多见,故有病人“不恶寒而渴
者,专属阳明”之论。寒邪从太阳经转至阳明经证未罢,人里化热,耗伤津
液,而见口渴。其中阳明经证火热更炽,伤阴更甚,口渴的症状表现得尤为 /名师与高徒
突出。正如《赵氏医贯》云:“即以伤寒口渴言之,邪热人于胃腑,消耗津
液,故渴。恐胃汁干,急下之以存津液。徒知以芩、连、栀、柏、麦、味、
花粉,甚则石膏、知母治之。此以有形之水,以沃无形之火,安能滋肾中之
阴而止渴乎?若以六味地黄汤大剂服之,其渴立愈,何至传人少阴而成燥、
实、坚之证乎?”《症因脉治》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赵氏论治伤寒 口渴,独重地黄滋阴,但伤寒末后之渴为虚热,初起之渴为实热,若以地黄
腻膈之味施于伤寒初起口渴之证,则邪热凝滞,病气不消,其渴愈甚矣。且 口渴属阳明气分之病,先生不分气血所属,竟云滋阴,不知邪热未去,虽日
进滋阴,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教译林版九年级下册整册书单词默写表-单词表.docx VIP
- 2.2《养成亲社会行为》 课件 2025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
- 中国古代古典书籍 《钟馗全传》 全本.doc VIP
- 《差异化教学探讨》课件.ppt VIP
- 四棉医院检验科室内质控项目一览表技术指导.docx VIP
-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25年版2025年修订).pdf VIP
- 2025年浙江高三高考英语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pdf VIP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复习备考试题及答案 .pdf VIP
- 重庆翘柏高锰酸钾及其复合盐在水处理中的应用.pdf VIP
- 家庭经济状况信息表(样表).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