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 诗源辩体》的汉魏诗学观 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龚贤 【内容提要】明代著名学者许学夷的斌诗源辩体》标举汉魏诗歌的“天成”,尊奉汉体,对 徐祯卿、胡应麟等的极端崇古倾向进行了驳正;同时,他对汉魏诗的“作用”亦不否定,这 是他坚持自然发展的诗学观的一种表现。这种诗学观,建立在“正”“变”兼顾的基础上, 主张诗歌发展在继承基础上创新,认为某种诗体达到极盛或极佳的状态后,若再难出新,就 会被新的诗体取代。 【关键词】《诗源辩体》 汉魏诗诗学观 在主张文学复古的道路上,明代“后七子”代表人物李攀龙认为,“文自两京、诗自天 宝而下,俱无足观。” 《明史·李攀龙传》 较“前七子”更绝对。李攀龙等人互相标榜, 广立门户,声势浩大,把明代文学的复古思潮推向极端。李攀龙诗歌,“务以声调胜,所拟 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 《明史·李攀龙传》 U面 对如此局面,与“后七子”同时而稍后的著名学者许学夷虽受复古思想影响,但他对“前七 子”及“后七子”的复古弊端有清醒的认识。他历四十年,几尽毕生精力而成的《诗源辩体》 下文简称《辩体》 是明代具有总结性的诗学论著。该书用卷三、卷四 两卷共一百二二十 三则 探讨了汉魏诗学中的一些重要论题,是他“学汉魏二十年,始悟入焉”嘻的成果,也 是明代后期最具有前沿价值的诗学成果。前此,尚无研究者就此问题展开探讨,本文将具体 论析。 首先,许学夷标举汉魏诗歌的“天成”。所谓“天成”,许氏认为即宋代严羽所说的“气 象浑沦,难以句摘”,即诗歌的情与景与事之间浑若大然结构,不可割裂论之。他列举了《古 诗十九首》中的“思君令人老”、“秋草萋以绿”,曹植的“高台多悲风”等句,认为其“声 响色泽,无迹可求”,体制格调“委婉悠圆”,是作者“神与境会,忽然而来,浑然而就, 无歧级可寻。无声色可指”的创作,印是“天成”的典型。《辩体》中屡见许氏推崇汉魏诗 歌“天成”的表述,如“汉魏五言,本乎情兴,故其体委婉而语悠圆,有大成之妙。”“汉
魏五言,浑然天成,初未可以句摘。”④许氏从创作主体的“情兴”层面推崇汉魏诗歌的“天
成”,考察汉魏诗歌演进的深层动因:“魏之于汉,同者十之三,异者十之七,同者为正, 而异者始变矣。汉魏同者,情兴所至,以不意得之,故其体皆委婉,而语皆悠圆,有大成之
妙。魏人异者,情兴未至,始着意为之,故其体多敷叙,而语多结构,渐见作用之迹。”“汉
人五言本乎天成,其气格自在,魏人渐见作用,语多结构,故气格似胜。”印在诗人情感兴
致与外物相接相融的瞬间,诗歌已经在诗人心中生成。许氏认为,这个过程就是没有人为的
主观因素干预的“天成”,是创作的最高境界。“其情不自知而形于辞,其辞不自知而合于
理,情形于辞,故丽而可观,辞合于理,故则而可法。”唧是自然之情与审美之情浑然一体,
完美融合。所以汉魏五言“为情造文”,“其体皆委婉,而语皆悠圆,有天成之妙。” 许学夷推崇汉代诗歌“天成”,尊奉汉体,但他并不把汉诗神圣化和绝对化,他对稍前 的胡应麟、徐祯卿等的极端崇古倾向进行了校正。胡应麟《诗薮》云:“今人律则称唐,古
则称汉,然唐之律远不若汉之古。汉自《十九首》、苏、李外,余《郊庙》《铙歌》乐府及
诸杂诗,无非神境,即下者犹踞建安右席。”④这种观点将汉代诗歌神圣化,遮蔽了汉诗的
真实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汉诗演进至魏诗的规律性认识。对于这种论点,许学
夷提出批评和纠正。《辩体》卷三云:“晚唐、宋、元诸人论诗,多失之不及,而国朝诸公
论诗,每失之过。如汉五言《十九首》,苏李等作,晚唐、宋、元诸人略不及之,而杂言《房
。张廷玉撰《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378页。
o 明 许学夷著《诗源辩体》,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0页。
o《诗源辩体》,第47—50贞。
@《诗源辩体》,第45—46页。
@《诗源辩体》,第71--73页。
@《诗源辩体》,第33页。
o 明 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4页
中》《郊祀》等作,国朝徐吕谷 即徐祯卿 诸公贝0盛推焉。此过与不及也。《安世房中》、
武帝《郊祀》,虽出于颂,然语既深酷,前人谓多难晓,而意实卑浅,魏文、汲黯亦尝病之。
且其体多变,而句甚杂,以颂准之,去颂实远。今不辨其纯杂,察其正变,但以其深酷奇峻
而独推之,是慕好古之名而不得其实者也。”Ⅲ许学夷认为,唐、宋、元诗论者对汉诗的关
注不够,而明代因尊崇汉魏诗歌而对之过分颂美,徐祯卿等人就因为过分推崇乃至迷信汉魏
古诗走上极端,徐将“意实卑浅”、体制及语句驳杂的《安世房中》《郊祀》之类汉诗,“以
其深酷奇峻而独推之”,这种审美倾向是“慕好古之名而不得其实者也”。当然,汉代诗歌
的朴拙高古冈被“前七子”用来指斥当时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论以太网总线技术在花瓣形电子加速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pdf
- 小型机具在大型吊装中的应用—论大型铝合金拱顶的吊装.pdf
- 肖熙教授论景岳命门学说对解决疑难病证的作用.pdf
- 性别冲突与话语权力--论建国前后牛郎织女传说的嬗变.pdf
- 徐州梆子剧种特征论略.pdf
- 叙事施为性研究%3a从文本到读者--兼论语言学转向与历史转向的内在逻辑.pdf
- 氧气底吹无碳自热炼铜新工艺——论低碳经济的炼铜工艺.pdf
- 腰腿痛患者现病史的客观采集和评价——兼论医学临床中对患者症状特征的重点关注.pdf
- 也论第三部门如何参与养老服务%3f——来自上海的经验.pdf
- 以毒论治与毒证论--中医药递转肿瘤机理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