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单点性冰雹灾害的环境场及其地形影响特征分析.pdfVIP

腾冲单点性冰雹灾害的环境场及其地形影响特征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8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及指挥系统 ·483· 腾冲单点性冰雹灾害的环境场及地形影响特征分析 赵斌 刘东廷 任永华 寸文生 (云南省腾冲县气象局,腾冲679100) 摘要:利用MICAPS08时和20时提供的有关物理量场客观分析资料,单站资料等,对2004年8月 15日和2005年7月23日影响腾冲北部的单点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其产生的环境物理 量场和地形影响特征,对单点性冰雹监测和预警及人工防雹作业指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腾冲冰雹环境场地形影响 分析 2004年8月15日19时至20时,腾冲县东北部的界头乡的桥头、界明、大营、黄家寨、周家坡、 东华、水箐村遭风灾、冰雹灾害,致使大面积烤烟受灾,受灾面积1300亩,损失烤烟产量117390kg, 枝被吹断,直径十几厘米的竹子同样被吹断。2005年7月23日,腾冲北部的明光乡、界头乡分别 出现了暴雨、冰雹、大风灾害。当天22时明光乡因暴雨、冰雹造成120亩烤烟受灾,绝收84亩,造 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永乐、桥头、界头、水箐、黄家寨、周家坡、大营、贡山等8个自然村遭受风 量40万妇,直接经济损失430万元。加上水稻、玉米损失和林木、道路损失共计损失641.45万 元。 界头乡面积km2,耕地面积22万亩,烤烟面积4万亩。是腾冲县粮、烟、油料主产区,也是腾冲 县人工防雹作业的重点防护区域。这两次冰雹灾害均属于单点性质,灾害影响区域基本相同,发 生时间接近。调查表明两次灾害发生的区域也是历史上多雹灾的地区。因此分析总结两次灾害 发生环境物理量场和地形影响特征,探索该区域冰雹灾害的发生规律,对于科学地指挥人工防雹 作业具有现实意义。 1物理量场分析 1.1水汽条件及湿度场的空间分布 冲处在一个西北东南向的干舌中,东部丽江昆明为湿区,西部北面均为湿区。比较发现,两次的湿度 分布,不仅造成大气层结不稳定,而且高层的干空气平流起着抑制对流发展和阻止不稳定能量逸散的 作用,有利于能量的积累和不稳定度的不断加强。随着处于近地面的低层湿热空气的增温、增湿、降 压,层结愈来愈不稳定。此时一旦受到外力的冲击,垂直对流就会迅猛地发展起来。 1.2不稳定能量与不稳定层结分析 1.2.1K指数分析 El 04年8月1508时,36℃的K指数高值区呈西一东向,由缅甸、云南伸向贵州、广西、重庆、 四川,盂加拉、印度有个40℃的高值中心,广西东部湖南西部有1条K指数锋区。05年7月23日08 时,36℃的K指数高值区呈西南一东北向,从云南伸向贵州、广西、重庆、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 .484· 第十四届全国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下册) 北,腾冲西部曼德勒有一个K指数为40℃的高值中心,长江中下游有1条K指数锋区。比较可见, 两次K指数的分布,腾冲均位于K指数的高值中心一侧。这表明此时大气处于潮湿不稳定状态,为 强对流天气提供了不稳定能量。 1.2.2假相当位温分析 04年8月15日08时的假相当位温,从低层一直到500hPa腾冲以西为大片的高能区,高能区非 常深厚,中心在缅甸北部。05年7月23日08时的假相当位温,从低层一直到500hPa为西北东南向 的大片的高能区,高能区非常深厚,中心在西藏东部、青海南部、四川西部,高能区由上述区域伸向云 南西部、老挝和越南北部。在青海北部有能量锋区。比较可见,两次腾冲均处高能舌前部、能量锋区 南侧。 图1.2 图1.1K指数分布图(兰线为0815红线为0723) 700hPaosE分布(兰线为0815红线为0723) 1.3温度平流场分析 月23日08时700hPa的温度平流场上,腾冲以北为冷平流,以南为暖平流,这说明两次过程腾冲是冷 暖空气交汇地,冷暖空气在本地区交汇,最易引起本地区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因此,冷暖空气在本地 区交汇是导致单点性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1.3 081508时700hPa气温、流场分布图图1.4 072308时700hPa气温、流场分布 2单站资料分析 2.1’探空分析 2.1.1近地层风切变分析 和图2.2),发现存在近地层风切变,有强辐合,且风随高度逆转。地面辐合是造成腾冲强对流天气维 持、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