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法学家和法律转型的关系--以沈家本个人角色和晚清法律变革为例.pdfVIP

试析法学家和法律转型的关系--以沈家本个人角色和晚清法律变革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笙主星童±兰查笙过全三塑墨旦 ————__—_——_———————__。—————————————————__—————-——_——_————————————一 试析法学家与法律转型的关系 ——以沈家本个人角色与晚清法律变革为例 ’ 冯琳 内容提要:本文以沈家本个人角色与晚清法律变革为例,试从四个方面论证法学家与法 律转型的关系:一、法学家的文化背景与法律转型的模式和程度;二、法学家的改革方式与 法律转型的可行性;三、法学家的成败与社会文化的文明度和政治环境的容忍度;四、创之 一刃~一法学家对法律转型的负面影响。 美国社会法学派法学家庞德 R.Pound 曾在《改进中国法律的初步意见》一文中,讲 到法学家的重要作用:“没有法学家 Iawyers ,也可能有各种法律;但没有法学家,便没 有法。”∞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畸形的法律机制下,法律疑案通过层层上报,由行政长官用权 力来解决,而不是由懂法之人依据法理解决。法律界以吏为师,法学丧失了评价的功能,沦 落为取崇于统治思想与专制权威的律学、宣传学。这使中国法律、法学陈陈相因、千年未变, 在近代世界法学发展的势头下,中国法学依然沉睡不醒。在法律的常态发展中,法学家发挥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到了法律转型的关键时期,法学家的作用更加重要。20世纪初,沈 家本主持②的晚清法律改革以及由此而生的法律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可以印证法学家在法 律转型中的重大影响,及法学家的作为与社会文化文明度、政治环境容忍度的关系。 一 法学家的文化背景与法律转型的模式和程度 在法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若缺乏具有现代法律知识与法学意识的法学家,则 转型无从谈起;若没有精熟法律与法学并具备卓绝的个人素质的法学大家来运筹帷幄,则法 律现代化的起步无从谈起。法律转型需要杰出的法学家作为领军人物,而他们的文化背景则 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法律转型的模式和程度。以清末法律转型为例: 沈家本一生坎坷多磨,到老年才得以主持晚清修律大业,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然而 “勃发”得益于长期的“厚积”,入主修律馆之前的磨难和历练成就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 沈氏早年多次参加会试,却屡次落第。直到光绪九年 1883年 ,43岁的沈家本才考 取进士,留刑部补官。他在长期学习八股文、追求科举功名的同时,从事了不少经史考证方 面的研究,著有《诸史琐言》、《古二婷目四种》、《汉j够侯国郡县表》、《说文引经异同》、《古今 官名异同考》、《日南读书记》、《三国志校勘记》等。沈家本对经史考证的深厚功底为他日后 t沁Miniscer “岗混德: 《改逖中霄法谭鹋初步意见》tDrdfiofQPre“ml№口Repor“oof j“s波e ,《弧 法东渐——外国人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中国政法人学“;版社2001年版,第63页。 @光绪二寸‘八年 1902年 清廷任命沈家本、伍廷芳为修订法律大臣,共同主持修律。但任命不久,伍 廷芳又被委以会办商务大臣,派赴.卜海议订。商约。直到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 七月,伍廷芳被补授商部 左侍郎,才应清廷“来京供职”的电谕,启程赴京。f‘一月二十七,清廷下旨调伍廷芳为外务部右侍郎。 直到这时,伍廷芳才开始以外务部右侍郎 后改任为刑部右侍郎 兼修律大陋身份,‘j沈家奉共同主持修 订法律馆。光绪三+ ’二年 1906年 四月,伍廷芳告假修墓,退i|;修律工作。宣统二年 1910年 沈家奉 因守…派攻计im去职,由刘若曾接任,而这时修律己近尾声。总的来说,晚清的法律改革土要祚沈家本主 持下进行。 255 墨鲞二丛堑婆学家与法律转型的关系一一以沈家本个人角色与晚清法律变革为例 的律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沈家本告别科场进入刑部后,因不必为科举所累,就开始“考心法律之学”,将精力全 部投诸法律研究。沈家本在刑部一呆就是十几年,然仕途困顿,十几年始终屈身于司员之位, 未能有升迁的机遇。由于仕途不得意,沈家本得以避免官场倾轧,潜心研究。十几年任职刑 部基层的磨练使沈家本逐渐成为一名熟知法律、业务精湛、“以律鸣于时”的刑部司员。这 使沈家本“为尚二f 潘祖荫所赏识”。∞笃学深思的沈家本在律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著有:《旧抄内定律例稿本》、《学断录》、《刺字集》、《律例偶笺》、《律例杂说》、《刑法杂考》、 《驳稿汇存》《雪堂公牍》、《奏谳汇存》、《刑案删存》、《秋谳须知》等等。从他丰富而厚重 的著作中,可以看出沈家本对古今律例的精通。 除了知识背景和经验,与之相关的文化态度和个人性格也是构成个人文化背景的重要 方面。而文化态度和性格又是在具备了一定知识背景和人生经历后逐渐形成的、决定个人文 化取向和处事风格的一种内在素质。在西方入侵,西方法文化全方位渗透着中华古国之时,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