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孟子“浩然之气’’及其影响
李鹏
【摘要】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主张以“存养浩然之气”来培养思想人
格修养,“浩然之气”作为精神之气的典范,是人道德修养和道德意志的极高境界,它的提出,确立
了包括信仰、信念、想象、情感、美感、灵感、思想在内的主观认知与未来预见的最高道德范式,
伴随着社会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地显现出其道德力量、精神向度与人格光辉等多重意蕴,对构建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孟子浩然之气民族精神道德修养
1、孟子“浩然之气的本质
《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认为浩然之气“难言也。其为气也,
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
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日,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
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孟子“浩然之气”是人良知良能高度自觉的产物,是人的道德意志和道德目的修养
的最高境界,是精神之气的典范。其“养气”是指人的一种道德修养工夫,需要“配义
与道”,艰苦努力,才能达到“至大至刚;知言的能力植根于养气,它表现出孟子关于
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主张做人要做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要“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通过反身而诚、”大丈夫”、安身立命实现内圣外王的修养
过程就是体认、修养“浩然之气”的过程,它开启了儒学传统中神秘主义体验的源头。
孟子所谓气是“集义所生”,义为本,气为末。所谓“浩然之气”,乃盛大流行之气,
乃纯一之气,是尽心、知天以后,弥漫在天地之间的存在。这是一个“天人合一、内
外交辉的境界,朱子《集注》引程子言:“天人一也,更不分别。浩然之气,乃吾气也。
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正复此意。孟子的“浩然之气”与易学传统尊阳贬阴的刚性
品格相似,进一步奠定了儒学传统中重视阳刚之美的审美范式,中国民族精神中重视刚
气、豪气、正气、愤气、不平之气,等等,均有孟子气论的痕迹。“浩然之气是一个
既实存又超越的概念,伴随着主体的活动而不断地显现出道德力量、精神向度与人格光
辉等多重意蕴。
2、孟子“养气之说的内涵
“浩然之气”是孟子所提出的在强烈道德感支配下出现的一种至大至刚的豪迈无比
的精神状态,这种浩然之气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不受外物的引诱而坚持正义。孟子所提出
的“直养而无害”,是他所认为的培养浩然之气的基本方法。《孟子.滕文公下》中“居
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告子下》中“故天将
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浩然之气,是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道
德修养愈深,“浩然之气”愈充沛。
《孟子.公孙丑上》中,他以“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说“由是观之,无恻隐
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
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他的意思是只要是人就有心之四端,就像有手足四
肢一样,他的“心”生来即具有四种“善端,而养气正是对自己本性中的善端,循乎
自然地加以扩充,不断进行道义的积累,这样就可以成为思想清明、品格伟大的人,气
概轩昂、刚正不屈的人,成为有“浩然之气”的人。
孟子在《告子上》谈到水之性总是向下时说:“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
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也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意思是人性在正常状况下原本会行善,原本具有“浩然之气”的基础,但外在的“势
使人做出不善的事。“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亦即“养气”也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如
社会是否公平,政治制度是否合理等,都会影响“养气”的结果,具有一定政治道德内
容。
孟子认为,“浩然之气”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艰苦的积累过程,必须心志专一、思虑
集中、持之以恒,不能像宋人那样“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孟子·公孙丑上》),也
不能像弈秋学棋时,不专心致志的那人一样(《孟子·告子上》)。
由此可见,孟子在其“浩然之气”的阐述中,既重视内心诚意与自省,又没有忽略
客观实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ep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英语全学期课时作业练习题.doc VIP
- 电气控制与PLC教案.pdf VIP
- NBT20277-2014 A240(S32101)双相不锈钢焊接规范.pdf VIP
- 2025秋人教版(PEP)(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docx VIP
- 初一英语文化课件.pptx VIP
- 高标准农田监理大纲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第一单元 第1课《可爱的我们》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2025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pdf
- 2025云南省中职职教高考职业技能考烹饪类专业理论测试模拟05.doc VIP
- 客服人员心态与沟通技巧培训PPT.pptx VIP
- 农村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