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语三论
,弋帽一●‘
颜逸明
本文从历史文化侧面讨论吴语的三个问题:一论吴语的名称及其代表点;二论“吴侬细
语”并说苏州话的城乡、新老差异;三论吴语文学,列举太湖地区的俚言俗语。
壹
(一)吴语的名称
苏南、浙江一带的方言称。吴语”或。吴方言”,主要是从赵元任给汉语方言分区开始的,
在他之前或同时代的中国语言学界都没人称“吴语”。
汉语方言在中国古代没有做过区域性的划分。林语堂根据扬雄《方言》推测,把汉代的
方言分为12个区,今江浙一带的方言称“吴扬越”。章太炎是最早给现代汉语方言分区的
人,他把汉语方言分为9种,苏南、浙江一带作为一种,但浙江的金华、衢州、严州归徽州,温
州、处州、台州归福建。黎锦熙把现代汉语方言分为。三大官话系”和“两大方言系”,苏南、浙
江一带的方言分为三个区:太湖区、瓯海区、浙源区。赵元任把黎锦熙的三个区合为一个区,
即吴语区。罗常培、吕叔湘、王力也都把苏南、浙江一带的方言作为一个区,但没有用“吴语”
这个名称,罗常培、吕叔湘称。江浙话”,王力称“江浙方言”。
现在我们都把江浙方言称作“吴语”或“吴方言”,这主要是丁声树、李荣的影响。1955
年现代汉语规范化学术会议,丁、李的发言把汉语方言分为八大区,苏南、浙江一带的方言沿
用赵元任使用的名称叫。吴语”,从此“吴语”或“吴方言”的称说便逐渐固定下来。
罗常培、吕叔湘不称“吴语”而称。江浙话”,其实不妥。江苏省志·方言志》列全省方言
68个点,其中江淮方言区42个点,北方方言区8个点,吴方言区18个点。吴方言区的点不
到三分之一。分布面积约占四分之一。赵元任、丁声树、李荣不称。江浙话”而称“吴语”也不
妥,因为钱塘江以南的地区,在古代都是越国的属地,浙江北部也只有太湖流域与“吴”的关
系比较密切。按照20世纪80年代汉语方言的分区,浙江省只有太湖片的嘉兴、湖州小片可
以称“吴语”,其他各片(包括临绍片、明州片、婺州片、处衙片、台州片、瓯江片、杭州片)与历
史上的。吴”关系不大。上世纪80年代,我们在浙江中南部调查方言时,当地人间起他们方
言的归属问题,我们说是“吴语”,他们都觉得惊奇。可见“吴语”这个名称与实际的联系还存
在问题,还有必要进行讨论。
吴语的“吴”是历史地名(诸侯国国名)的沿用,但古代的“吴”有两个概念:一是太伯奔吴
的“吴”,即商代末期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来到江南建立的吴国;二是三国时的。吴”,Ilp别,权
所建与曹操、刘备鼎立的势力范围。孙权立国头尾只有五十多年时间(222--280),管辖地区
虽广,实际效力不大,文化积淀不深,与今吴语的关系不大。从语言文化方面来看,吴语的
。吴”应指太伯的“吴”。商末周初建立的“吴”国,历经500多年,君王更换25世,影响深远,
但其初势力范围很小。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
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吴国开始强大是在第19世,即寿梦时期。。寿梦立而吴始益大”,但
这时吴国的活动中心仍为宁、镇、太湖地区。吴王称霸主要是夫差时期,即第25世吴国末
·· 2。
代。这时吴国的疆域曾北至淮河,南抵江西,东达杭嘉湖,西及皖南。但吴国称霸的历史毕
竟是短暂的,语言文化的同化融合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吴语的音韵系统不可能在
一朝一代改变原地方言。因此,将吴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作为吴语或吴文化的范围是
不适当的。
浙江方言与苏南方言相近,不是因吴灭越产生的语言融合同化现象,而是自古吴越同音
共俗。《吕氏春秋·知化:“吴王夫差将伐齐,子胥日:不可。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
不通,我得其地不能通,得其民不能使。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
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吴越同音共俗的原因主要是土著民族原来比较接近,
都是古越族的属地,同是先禹之苗裔,夏后帝少康之庶子,是为百越。居茅山之地,其族为干
越,居会稽之地,其族为於越。因此,吴越方言如果要找源头的话,应称“越”语更为合适,称
“吴”语则本末倒置。
术语的使用是一种社会习惯,。吴语”之称既已“约定俗成”,改“吴”为“越”已无必要,也
无可能。但作为方言区的命名来讨论,似应“吴越”并称更好,即称“吴越语”或“吴越方言”。
其他方言区也可以参照此法,如闽语称“闽台语”或“闽台方言竹、,粤语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护理综合技能(第2版)PPT课件 基本护理技术-注射技术.pptx
- 高中数学:习题2:幂函数.doc
- 电力线路迁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常用版).doc VIP
- 2023年江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真题及答案.doc VIP
-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全八册】知识点总结 .pdf VIP
- LY_T 3314-2022 皂荚培育技术规程.docx
-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 .doc VIP
- 2025H1全球短剧营销白皮书.pdf VIP
- 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雇主责任保险条款2011版.pdf VIP
- 神经重症患者感染诊治_美国临床神经医学手册(2017-2018)与中国专家共识(2017)的对比与解读.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