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论病史、体格检查在现代临床诊断中的地位和作用
刘德铭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病史和体格检查是临床诊断的基础.任何忽视病史或和,或体格检查的诊疗行为,都将导致误诊和误治.
现在有人说,重视病史和体格检查,那是在诊断仪器和诊断方法落后时代的产物,现在可用来确定诊断的先进
仪器和方法多的是,干吗还要强调病史和体格检查,既麻烦,又不够精确.事实果真足这样吗?无情的事实却教{III
了我们.
请看事实s
2006年.美国康涅狄克州新不列颠总医院LouisGraft博士等分析了该州12所医院阑尾炎手术1026例,并分析
在有观察室的医院腹痛诊断的确诊率仅为36.2%.过去我们曾引用2001年,美国华盛顿大学Hum等报告,63707
铡阑尾切除术,经过病理检查,发现15.5%并没有阑尾炎,更令人吃惊的是,接受腹腔镜阑尾检查和手术的患者的
误诊率明显高于剖腹手术(16.9%VS15j%)..他们指出.由于误诊而导致的不必要的阑尾切除并没有由于嘴声
和腹腔镜的应用而减少.(JAMA,2001,286:1748).
由‘临床误诊误治)杂志社不久前组织的一次误诊病例调查,对1990~1999年国内200种医学期刊中检索,在
15500期刊中,检索出误诊文献7.1万篇,筛选出标准误诊文献1.88万篇,误诊病倒总数大15.3万份,经过计算
显示.各类疾病的总体误诊率为27.8冁.各年度误诊率波动在24.5%~32.蹋之同.
2008年4月11日,‘南方日报’报导.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的博客文章说。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
门诊看瘸误诊率为50%”.他还说,。如果你住到医院里,年轻医生看了,其它医生也看了,大家也查房讨论了.
该做的B超、C乐化验全做了,误诊率是30%”此言一出,引起一片哗然.这并不奇怪,因为在人民群众心目中,
现代化的医院里,有的是各种各样的先进检查仪器,每次到医院看病,左检查、右化验,花了许多钱,怎么还会有
这么高的误诊率?难怪老百姓不理解。兢连当年的卫生部长也不了解.2000年,我们在南京召开第四届全国诊断学
敦学改革及学术会议时,作者在会上指出,置内误诊率为27.8%;1989年华西医大5312例尸检误诊牢为31.1%,其
中卯年代为勰.嘶%,60年代为29.1%,70年代为36.7%.柏年代为32.5%.可见,误诊率并不随着时代的前进和
仪器的更新而下降.有学者报告,世界上误诊率约在15卜∞薯之同.这个发言很快反映到卫生韶,当时的卫生部长
令人打电话给作者,质阀。误诊率怎么会这么高,你的数据从哪里来?。这些敦据肯定不哪个人能够捏造的,所有
数字都有出处,并写信告诉他,以后就没有下文了.现在廖酎厅长博文一出,引起社会群众惊讶,并不出乎意科之
外.还有人说:。小医生小错,大医生大错,新医生新错.老医生老错,老医生遇到的疑难病例多啊l’
时问过的真快,—恍8年过去.到今年广东卫生厅的官方发言.证明这8年来,锰床误诊情况并没有多少变化,
值得我们再一次关注这个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严重问题.我们作为临床医生和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
方面,我们看到年轻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只顾开检查单,不注意病情是否需要,对诊断和治疗有无帮助,忽视或
轻视病史采集,对患者不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许多重要的病史资料和阳性体征被忽略。甚至查房和检查病人
不带听诊器。这种现象并不是个别的。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该深思,究竟误诊的原因是什么?大家都在思考。
网上许多专家指出,虽然目前诊断设备不断更新,诊断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又产生了新的误诊因素:一是临床
医生过分依赖和迷信辅助检查,忽视正确的诊断思维的培养;二是部分中青年医生轻视临床实践按,只重外语、论
文;三是领导只重学位、文凭,盲目地把一些刚拿到学位但缺乏临床经验的博士、硕士提拔为临床一线科室的领导。
从诊断学角度考虑,虽然采用大量先进诊断仪器和方法,由于忽视临床基本功,缺乏正确的诊断思维能力,所以出
现判断失误。
2006年美国A0c/AIIA发表‘瓣膜性心脏病诊断治疗指南》,在其前言中就强调,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x线、
CT/|IRI、心血管造影等检查是重要的,“然而基本的体格检查仍然是确立心脏病诊断的的最主要的方法”:“医生应
tothe heartdiseas}
该走进病人”(。approac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