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发展中的文化力量——兼论池田大作和平文化思想.pdfVIP

和平发展中的文化力量——兼论池田大作和平文化思想.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平发展中的文化力量 ——兼论池田大作和平文化思想 温宪元 文化有着多个层次的含义。处在表层的是物质文化,如饮食 文化、服饰文化、器物文化等等。处于内层的是制度文化,包括 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制度、管理制度、文化制 度等等。而最深层的是精神文化,包括意识、观念、思想、信仰、 伦理、道德等等,其核心就是文化价值观。本文所指的文化是狭 义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尤其是文化的核心即价值 观。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能长期传承。各种文化的价 值观具有鲜明特性,是理解文化的钥匙。本文探讨了我国选择和 平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文化力量在当今和平发展中发 挥着重大作用,池田大作和平文化思想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 和平发展的历史文化根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 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①冷 战结束已近20年,新的世纪也将步入第十个年头。尽管如此,世 界所期望的崭新治理方式连最基本的轮廓都仍未形成。在各处展 开的全球化似乎已成了一股锐不可当的趋势,然而这并不能被称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人民日报)2007年lO月25日。 和平发展中的文化力量/21 为新的世界秩序。在面临纠纷冲突时,许多国家都因选择以暴制 暴,而深陷于战争的泥沼。用“无秩序”来形容这世界或许更贴 切。①时至今El,和平之所以还是一个问题,是因为世界仍然很不 安宁,因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因为局部冲突和热点 问题此起彼伏,因为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每个国家处理和平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无不根植于它的历史 文化传统。中华文明绵延5000年而不曾断裂,“和谐”精神始终 贯穿其中。“和”,指的是尚和平,重和睦;“谐”,指的是讲融 洽,求和谐。当代中国选择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无疑,与 中华文化传统核心精神的三大理念与追求,有着深厚的血脉联系。 首先是贵和慎战的理念。中国上古时代的典籍《周易》和 《尚书》,就主张“亲睦九族”,“协和万邦”。儒家始祖孔子,更 是把“和”视为“天下之基,万物之本”。他一生倡导的“仁” 和“礼”,最终是为使国家和社会生活达到“和”的境界。我国 古代先哲们奠立的这一理念,在处理民族和国家关系上表现为讲 求“布恩信,怀远人”,实行“以德服人”。表现在战争问题上, 就是“贵和重人,不尚战”,慎用战争暴力这种“凶器”。孙子就 反对穷兵黩武,强调“伐谋”、“伐交”,不得已而“伐兵”时也 要行“仁义之师”。几千年历史沧桑,中华民族崇和尚睦、从不惧 战而又从不轻易言战的品格历久弥坚,中国发明了火药,却没有 首先用做战争工具。“自古知兵非好战”,成为历代军事家的格言。 我国今天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善邻惠邻的睦邻政策和 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正是这一民族品格的承续与光大。我们跟众 多国家建立了伙伴或合作关系,同绝大多数邻国妥善解决了边界 问题,同世界各国携手反对恐怖主义,在军控领域忠实履行各项 国际义务,在联合国维和事业中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凡此种种, ①池田大作:宗教的人本主义·世界的恒久和平),‘第三十三届“SC,1日”纪念倡言 2008年1月26日。 22/和平发展中的文化与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反映了中国对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高度责任感。 。 其次是兼爱交利的追求。孑L子主张“天下归仁”,墨子倡导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孟子推尚“老吾老以 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民族很早就形成了“交相 利,兼相爱”的人文传统,素以亲仁善邻、“强不执弱”、“富不 侮贫”为道德。秉承这一传统精神,当代中国把互利共赢作为参 与国际竞争的行为准则。在安全领域,我们一贯践行互信、互利、 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致力于增进世界和地区各国的普遍安全。 在经贸领域,我们始终坚持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 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从不嫁祸他人。海内外评估机构提供 的数据显示:21世纪头五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 5000亿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