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地幔柱存在与其演化的地球化学证据.pdfVIP

扬子地幔柱存在与其演化的地球化学证据.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摘要汇编 势田.海洋学报,2010,32(3):67—78. [4】窦衍光,李军,李炎.北部湾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及物源指示意义叨.地球化学,2012,41(2), 147——157. 东北平原土壤硒元素富集特征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辽阳市铧子镇政府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吉林省地质调查院黑龙江省地质调查院 辽宁省地质调查院戴慧敏刘驰宫传东成杭新白荣杰崔玉军杨小波 摘要:硒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其通过植物体进入食物链进而对人体健康起作用,而植物体的 硒受土壤硒含量直接影响,东北平原是“中国的粮仓”,其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对粮食产量及质量都具有重要影 响,本文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海量数据对东北平原土壤硒的地球化学分布及富集特征等统计分 析,结果显示:东北平原土壤自西向东为硒不足一硒潜在不足一足硒的分布趋势,土壤硒这一分布特征与土壤 硒pH值自东向西由酸性一中性一碱性分布特征极为相似,沿江具有典型硒不足的分布特征,足硒面积比例为 51.54%,硒不足和潜在不足区面积比例为47.68%,富硒土壤面积不足l%,主要分布在沈阳、抚顺、吉林等大 中城市及周边,应为大气沉降、污泥、机动车尾气等污染造成;不存在硒中毒土壤。表层土壤硒总体受控于深 层土壤硒含量,而相对于深层土壤硒又表现为明显的富集特征,强烈富集面积达到了65%,只有在西部盐碱化、 沙化平原及东部丘陵区表现为贫化或者相当于自然背景,土壤性质各指标对于富集区与贫化区土壤硒的影响程 度不同,富集区土壤pH值对其影响不明显,土壤硒的表生富集作用主要表现为土壤粘粒、有机质、铁、锰氧 化物对硒的吸附作用,但表生富集作用不足以使表层土壤达到富硒程度,在土壤硒贫化区土壤粘粒、有机质铁、 锰氧化物等对硒同样具有强烈富集作用,西部沙化盐碱化作用使上述物质含量明显降低是硒贫化的主要原因, 土壤硒贫化区碱性土壤对其影响也更为明显。针对东北平原土壤硒的分布及富集特征可以通过改良环境,如疏 干沼泽、改变酸性土壤环境,使用含硒化肥,喷洒含硒农药,达到增加土壤和作物中硒的含量,其次还可以调 整农业种植结构,合理耕种对硒具有更强吸收能力的农作物,如大豆属科农作物。 关键词:东北平原;土壤硒;富集特征 扬子地幔柱存在及其演化的地球化学证据 国土资源部贵金属分析与勘查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 研究所河南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香港大学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丁汉铎姚文生唐志中谢学锦李一良尹海龙戴学富 关键词 中国南部巨型地球化学省扬子地幔柱扬子穹隆郯庐变形运动地壳演化 摘要:前不久,我们论证了“在中国南部存在5个巨型地球化学省”,这5个巨型地球化学省分别是:1.川 地球化学省;4.中国南部巨型环形Au等多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省;5.闽粤稀有、稀土、放射性元素地球化学省。 451 ◎中国地质学会204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这些巨型地球化学省的成因是由岩浆活动引起,元素组合的变化反应出这些地球化学省的主要异常元素自于地 幔。这5的巨型地球化学省内的大型一特大型矿床的形成时代代表了这些巨型地球化学省的形成时代,这些巨 型地球化学省的分布位置和形成时代与华北板块、扬子板块的运动轨迹相吻合。由前人对峨嵋山地幔柱和华南 地幔柱的论证可以推断:在中国南部存在过一个超级巨型的地幔柱“扬子地幔柱”。扬子地幔柱从古生代晚期 到中生代晚期约150Ma期间发生了5次大规模的活动,形成了5个巨型地球化学省。第一次,发生在240Ma前 后,就是峨眉山地幔柱的活动,形成了川滇黔铂族等元素地球化学省;第二次,发生在约200Ma前后,形成了 黔桂滇稀土等元素地球化学省;第三次,发在180Ma前后,就是华南地幔柱的活动,形成了湘赣粤钨锡金等元 素地球化学省;第四次,发生在130Ma前后,在欧亚板块东南部,地壳上隆,形成规模巨大的“扬子穹隆”构造, 沿穹隆边部形成了环形的金等元素地球化学省;第五次,发生在lOOMa前后,形成闽粤稀有、放射性等元素地 球化学省。100Ma以来,“郯庐变形运动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