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pdfVIP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CT 导向下 125I 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 高斌 李劲松 贺克武 巢惠民 胡永胜 徐圣德 季亚莉 【摘要】 背景: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对于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恶 性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愈来愈得到广泛的重视。其中组织间近距离内照射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已逐渐被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所接受。与体外放疗相比,其优势在于 并发症少、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安全可靠等,可最大程度杀灭癌细胞,最小限度损伤正常组 织及其功能。笔者通过对 21 例 26 个恶性病灶在 CT 引向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 125I 放射微 粒子治疗的回顾总结, 旨在探讨该项技术的使用方法、可行性及其疗效。 目的:评价 CT 导向下瘤体内 125I 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操作方法、可行性、安全性及其 技术特征。 设计:粒子植入后立即 CT 扫描及术后 5~10 个月期间复查 CT 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 有无并发症及病灶大小变化,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 STATA 软件对配对设计的差值均数与 总体均数 0 比较的t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单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对象:2004 年 1 月至 2005 年 5 月不适宜外科手术治疗的 21 例 26 个病灶 CT 导向下穿刺并 在瘤体内植入 125I 粒子,其中原发性病灶 9 个,转移性病灶 17 个。患者男性 16 例,女性 5 例,年龄 42~89 岁(平均 58.2 岁)。 方法:在 CT 导向下将 125I 粒子植入恶性肿瘤病灶内,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 )计算布源, 125I 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为 22 、26 、 30 、33MBq/粒,较大活度的粒子间距为 1.5cm,较小活 度的粒子间距为 1.0cm。 主要结局观察: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及疗效。 结果:21 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粒子在病灶内的分布与植入前计划 基本一致。每个瘤体内植入 125I 粒子数为 5~40 粒(平均 14 粒)。10 例恶性骨肿瘤患者植入 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随诊复查 CT,18 个病灶明显缩小,4 个病灶内出现坏死组织, 4 个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植入前及植入后随诊显示病灶平均大小分别为 3.42 和 1.89cm(t=8.1083,p0.001) 结论:CT 导向下瘤体内植入 125I 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 治疗方法。 【关键词】肿瘤;近距离放射疗法;碘放射性同位素;放射学,介入性 CT-guided percutaneous permanent 125I implan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GAO Bin , LI Jin-song ,HE Ke-wu , CHAO hui-ming , WANG Jia-mi , HU Yong-sheng , XU Sheng-de , JI Ya-li 【Abstract 】 Background As the increase of incidence of malignant tumor in recent years, the combined treatment for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who have missed the opportunity of operation or been unwilling to be operated was getting much more concerned. As a new therapy, inter-tissues brachytherapy, for the patients with late stage malignant tumors, was gradually accepted by most patients and medical workers. Compared with radiotherapy in vitro, the advantage of the ——————————————————————————————————————— 作者简介:高斌,1960 年 ,男,河北献县,1985 年

文档评论(0)

sjatkmvo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