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低场磁共振诊断青年型颈椎病的影像特点分析
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2年4月在医院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颈椎病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总结105例颈椎病患者的磁共振影像特点。结果:生理曲度异常的有91例,椎间盘信号异常及突出的有41例,椎管狭窄15例,黄韧带肥厚10例,椎体骨质增生21例。结论: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更全面而准确颈椎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青年型颈椎病起到重要意义,从而使临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颈椎病是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为最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1。颈椎病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但近年来随着电脑普及,升学及就业的压力增大,青年人颈椎病患者逐渐增多。颈椎生理曲度的异常是颈椎病最常见及最先出现的影像特点,磁共振平卧中性自然位扫描不仅能清楚显示患者颈椎曲度情况(图1),并对椎间盘变性、突出程度及相应椎管内情况做出准确判断。现在对我院四年来105例青年颈椎病磁共振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患者105例,男62例,女43例,年龄15~40岁,平均25.5岁,患者病程15天~2.5年,平均30.0天。学生29例,公司职员32例,教师及讲解员25例;职业司机10例;其他职业9例。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主要分头部症状,颈肩背部症状,四肢症状,心血管症状及混合症状,其中头痛、头晕、眩晕及颈肩部疼痛的有76例,手臂发麻的有25例,心悸4例。所有患者均按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关于颈椎病的诊断原则进行诊断。
1.3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仪器为PHILIPS0.23T磁共振仪,颈椎相控阵线圈,采用中性自然位。常规扫描参数,失状位T1WI TSE-460/18ms,FOV360x337mm;T2WI TSE-4000/128ms,FOV360x337mm,轴位B-FFE3D-9.6/4.8ms,FOV186x220mm。
2 结果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有91例(86.67%),包括曲度减小、变直和反弓,与X线诊断一致;椎间盘变性的有62例(59.04%),单纯变性32例,变性伴有突出的有30例(见表1);黄韧带肥厚10例;椎管狭窄15例;椎间隙狭窄10例;椎体骨质增生21例。
表1 椎间盘病变发生的部位
椎间盘 C2/3 C3/4 C4/5 C5/6 C6/7 例数 4 6 15 17 8 3 讨论
近年来青年型颈椎病呈现明显增多趋势,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日常生活中诸多不良习惯造成,如长时间低头学习工作、看电视或操作电脑,不正确的劳动姿势、阅读习惯、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以及先天性畸形、外伤、感染等。青年人颈椎在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下,颈后和颈旁肌肉、韧带组织超负荷引起急性或慢性劳损、韧带松弛,造成椎间关节系统的不稳定,久而久之,肌肉和韧带发生病理改变时均可产生临床症状,人体自觉或不自觉的采取被动体位,导致颈椎曲度变直、消失或反弓,可见生理曲度异常是青年颈椎病早期而重要的征象。
椎间盘是最早最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组织,宋浈文等3研究认为颈椎间盘退变通常在30岁以后才开始,但随着生活方式和职业结构的变化,使颈椎间盘变性、突出年龄前移,趋于年轻化、低龄化。椎间盘退变后,影响其正常功能,最终导致颈椎骨性结构内在平衡和椎骨外在的力学结构破坏,造成颈椎病的发生。各种不良原因造成的颈椎在屈颈状态下,颈椎间盘压力高于正常体位,加速椎间盘退变和颈部软组织的劳损,常规X线平片不能发现椎间盘退变导致的颈椎病致病因素,颈椎间盘变性及慢性突出可认为是颈椎病的先驱病变,或就归类于颈椎病4。变性的椎间盘在T2WI上信号强度由高到低,以低信号为主,其中可混杂不规则斑点状高信号。椎间盘变性时,其信号和形态改变于T2WI上最敏感,呈低信号改变。变性的椎间盘可出现真空现象或钙化,在T1、T2WI可均呈低信号,而变性的椎间盘更容易产生突出、脱出等改变,导致椎管狭窄。椎间盘变性脱水或突出后易造成相邻椎间隙狭窄,脊柱缩短使黄韧带起皱肥厚;颈椎曲度异常造成局部应力异常增高,黄韧带中的弹力纤维将发生断裂和变性,反复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必然使黄韧带肥厚纤维化5。MRI扫描可以三轴成像,矢状位、轴位能够清楚显示椎体、椎间盘及椎管内的细微结构,可准确测量椎管和侧隐窝的大小,黄韧带厚度,判断椎管有无狭窄,评价椎管狭窄程度,对脊髓受压及其病理改变做出判断。笔者认为青年人颈椎椎间盘突出仍以C4/5、C5/6椎间盘突出为多(图2),其原因可能为C4/5椎间盘活动度较大,C5/6椎间盘承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