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年度研究进展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于欣.docVIP

精神病学年度研究进展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于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神病学年度研究进展? 作者: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于欣   精神病学作为一门相当年轻的临床学科,在过去100年中发展迅速。近20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的不断进步及社会对精神卫生的关注,精神病学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010年1月,《自然》杂志主编菲利浦·坎贝尔(Philip Campbell)提议,将未来的10年定为“精神障碍的10年”。这并非指精神障碍在未来10年将出现大流行,而是说因神经科学和遗传学的进步,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对精神障碍的认识将极大地改变。本文拟对2010年精神病学领域的一些重要发现作一简单介绍,管中窥豹,一家之言,仅作参考。   基础研究   “巨型计划”频频出现   继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投入数千万美元进行CATIE研究后,欧盟也投入巨资进行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研究。近年来,此种大投入、多中心、多学科参与的“巨型计划”,在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领域中频频出现,如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生物学标记的AD神经影像危险因素(ADNI)研究等。   201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又启动了一个旨在了解大脑内部联接的研究项目,预算4000万美元,整合美国、意大利、德国和英国9家研究机构资源,由神经解剖、磁共振成像(MRI)和神经信息学方面的几十位专家共同参与。在该项目中使用的MRI技术包括静息态、弥散张量显像(DTI)、任务刺激、脑磁图和结构分析。其中,仅一个研究联合体就要纳入来自300个家庭的孪生子及其兄弟姐妹等1200个健康个体。该项目被命名为“人类联接组计划”。   分子遗传学为精神疾病研究注入活力   通过结合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和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者可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对于复杂表型研究更为有利。在寻找新的复杂疾病易感位点方面,由于对人类基因组覆盖更全面,GWAS比以往任何一种方法都更成功,其结果显示,典型易感位点的比值比(OR)为1.1~1.3,但常需极大样本量才可检测到。   以精神分裂症分子遗传学(MGS)研究为例,该研究纳入了5334例欧洲人种样本(较多数研究的样本量大),但其统计学效力却仅能够检测十分常见(频率为30%~60%)的危险等位基因(基因型相对危险度约为1.3)。   因此,为了达到足够的统计学效力,对独立数据库进行合并分析十分有用,尽管最终合并样本的诊断谱可能比独立样本更宽泛。此种合并数据分析已在多种复杂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研究中获得成功。   不同来源样本常使用不同的分型平台,但采用归因法可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不同平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互不重叠的局限性。   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具有非常高的遗传度,是人类最复杂的遗传性疾病之一。国际精神分裂症联合(ISC)研究和MGS研究结果,均支持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多基因模型,即,由数百个基因参与,每个基因效应不定量且非常微小。   2007年,由NIMH、美国国家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研究联盟(NARSAD)和荷兰遗传计算中心共同资助的PGC项目启动,目前已经有11个国家的48家研究机构参加,分别收集抑郁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孤独症、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遗传标本。   “理论假说”受到挑战 新技术带来新契机   在精神分裂症研究领域中,多巴胺(DA)学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相关遗传学研究也集中于DA相关通路方面。但GWAS研究结果提示, ZNF804A、 NRGN、 TCF4及在染色体6p22.1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区域上的变异,均与DA系统没有直接联系。   不断涌现的新基因测序技术则重演着“英特尔芯片”的一幕,测序越来越快,花费越来越少。这些新研究结果和新技术的出现,给精神障碍的遗传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   此外,易感基因和基因表达如血源性信使RNA(mRNA)和微小RNA研究等又有了新意义,长久以来几乎被人们淡忘的大脑病理研究也开始受到关注。   精神障碍诊断及诊断标准修订情况   寻找“客观”诊断指标   精神障碍在诊断上的软肋是缺乏所谓“客观的”生物学指标,而人们一直在尝试寻找此类指标。   通过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可从形态和功能上了解大脑。示踪剂18F-FDOPA可显示突触前DA受体,进而动态了解DA通路变化。若结合某些神经认知测查,如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或视空间注意功能测查,将有可能获得更多信息。   特定人群诊断须慎重   精神障碍的诊断(尤其对特定人群如青少年、女性及老人)常引起学术和政治上的争议。 美国采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手册(CIDI)对10123名13~18岁青少年进行面谈,结果显示,青少年焦虑障碍、行为障碍、心境障碍和物质依赖的终生患病率分别为31%、19%、14%和11%,即每4~5名青少年中即有1名符合DSM-诊断标准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