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粒子物理学家学术谱系的形成与发展.pdf

中国粒子物理学家学术谱系的形成与发展.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粒子物理学家学术谱系的形成与发展.pdf

《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5卷 第4期 (2014年):411~432 TheChineseJournalfortheHistoryofScienceandTechnology Vo1.35No.4(2014) 中国粒子物理学家学术谱系的形成与发展 丁兆君 汪志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 230026)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 系统梳理中国粒子物理学家学术谱 系的形成与发展 ,列表展现该 谱系的宏观结构,溯其源,观其形,探其变,讨论其不同阶段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并浅析当前我国粒子物理学家群体的现状,试论学术谱系与学科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中国粒子物理学家 学术谱系 中图分类号 N092:04—0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441(2014)04.0411—22 谱系(或系谱)研究,悠久而广泛。美国早于 1847就发行了季刊 《新英格兰的历史和 家谱登记》(TheNewEnglandHistoricalandGenealogicalRegister),并于1903年成立了国家 谱系学会。而学术谱系,尤其是关于 自然科学学术谱系的研究则相对较晚且稍显薄弱。 1997年,美 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启动 了数学谱系研究计划 。这项研究于 2002年为北达 科他州立大学承继,并于次年开始得到美国数学会的支持。同期,韩国浦项工业大学的张 水荣系统梳理了欧美主要物理学派的师承关系,并出版 了专著_1]。但关于学术谱系的理 论研究则稍嫌不足。还有人研究了物理学、化学的某些分支学科的师承关系,并 以学术谱系 之名,将其数据库公诸互联网。但这些数据库的建立往往缺乏严谨的史料文献考证,且对于 不同学者与机构的学术继承关系缺乏统一的划分标准,仅凭博士学位获得学校等依据判别 学术谱系也尚乏准确、公正。而关于中国科学家的学术谱系,国外学者的研究中鲜有涉足。 中国不乏谱系研究的学者,而关于学术谱系,早前零星的研究多局限于人文与社会科学 领域。2009年,乌云其其格与袁江洋 开始以自然科学学术谱系为基础探讨科学传统的构 建。此后中国科协多学科学术谱系研究课题的启动,使得这方面的研究得以大范围展开。 与学派、师承关系不同的是,学术谱系是指由学术传承关系关联在一起的、不同代际 的科学家所组成的学术群体 ;在深层意义上,学术谱系是学科学术共 同体的重要组成单 元,是学术传统的载体。 前人关于中国粒子物理学家的研究不在少数,主要表现为一些著名学者的传记,尤为 珍贵的则是一些科学家的回忆文章,对于厘清中国粒子物理学发展早期的师承关系至关 收稿 日期 :2014—08—07;修回 日期 :2014—10—16 作者简介 :丁兆君,1973年生,安徽五河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馆馆员,博士研究生;汪志荣,1975年生,安 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 目:中国科协研究课题 “当代中国物理学家学术谱系研究”(项 目编号:2010ZCYJ05) 412 中 国 科 技 史 杂 志 重要 。本文所要讨论的学术谱系,主要建立在师承关系的基础上④。 张水荣曾言,在20世纪早期,美国物理学家如果没有在欧洲学习 1~2年的经历,就 会认为 自己所受的教育是不完整的([1],173页)。这反映出美国物理学家的学术谱系 对于欧洲的承继。与此相似,中国物理学家的学术谱系发源 自欧美,植根于本土。中国粒 子物理学(也称 “高能物理学”)家学术谱系也不例外。中国粒子物理学②,虽然其学科建 制化相对晚近,但其学术谱系却早已暗潮涌动,渐逐形成。 1 中国粒子物理学家学术谱系表 按研究领域不同,我们将中国粒子物理学家分为高能实验物理学家 (包括加速器物 理学家与宇宙线物理学家;表 1)与理论粒子物理学家 (表 2)两大部分。谱系表③左侧大 致标出第一、二代学者的主要工作单位 (在高能实验物理学家谱系表中,有的还大致标出 了其主要研究方向)。每位学者右方 (上、下限以横线为界)第一道竖线后为其弟子。粒 子物理研究单位众多,在此里,我们仅选取其中较有影响者。谱系表中罗列出的第一代人 物,也并非我国第一代粒子物理学家的全部。只是他们谱系脉络相对明确,从一定意义上 来说具有代表性而已。如褚圣麟也是

文档评论(0)

月光般思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