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节令组诗的志录功能与民俗意蕴.pdf
第28卷 第 1期 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_28 No.1
2015年 1月 JournalofYanta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Edition) Jan.2015
宋代节令组诗的志录功能与民俗意蕴
李 懿
(清华大学 国学研究院,北京 100084)
[摘 要]节令组诗的大量出现是宋诗嬗变过程中一个独特的现象。和宋前相比,这些组诗呈现出
更加深厚的民俗文化意蕴,尤其生动地志录了宋人极具世俗娱乐性 、地域性和村野精神的节令图景。为
突显纪实性,组诗用语明快浅易,谐趣直白,富于节令生活的意味。组诗之诗题 、注释、诗序等副文本所
具有的亚叙事性功能亦对节令风俗加以充分描摹。组诗还和相关地理类民俗志书互证互释,进一步深
化了纪录节俗的深度和广度。宋代节令组诗的新变标志着民俗对文学发展的渗透与影响,同时亦表现
了文学刻画和反映民俗的互动趋势。
[关键词]宋代 ;节令;组诗;民俗;志录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94(2015)O1-0050-07
[国际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10.13951/j.cnki.issnl002—3194.2015.01.007
以纪实性为主的节令组诗的大量出现是宋 宋时期。”中国节令体系在宋代基本确立和定
前至宋诗歌嬗变过程 中的新现象。这类组诗 以 型,较之唐代 ,宋代节假时间显著增多,一年多
表现宋人现实生活中的节令习俗为主,在记录 达七十七天。绍兴三十年何溥进 《论朝廷休务
节物节俗时常常具有单首节令诗所不具备的容 假奏》日:“著令:诸休务假,一岁之间百司七十
量优势,它们比单首诗歌包蕴着更多民俗内涵 有七 日。”②另据丸山裕美子 《唐宋节假制度的
和诗学价值。本文重点围绕其志录功能和文化 变迁》一文可知 ,唐宋两朝节假时间安排变化
意蕴进行剖析,旨在阐明节令和宋诗创作、宋代 最大的是宋代 田假、授衣假的减少与取消,而节
民俗与文学之间的双 向渗透、影响与互动趋势。 令所 占日常时间的比例则有较大的提升。随着
宋代商品经济的日趋繁盛和市民阶层的迅速崛
起,物质生活的充裕使宋代社会普遍弥漫着强
“中国传统的岁时节 日体系萌芽于先秦时 烈的世俗享乐思想。在 《东京梦华录》、《梦粱
期,成长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定型于隋唐两 录》、《武林旧事》、《西湖老人繁盛录》等民俗志
[收稿 日期]2014—10—29
[作者简介]李懿 (1984一 ),女,四川泸州人,文学博士,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占代节令文化。
①高丙中:《中华文化通志 ·宗教与民俗典 ·民间风俗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47页。
②何溥:《论朝廷休务假奏》,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200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第257页。
③参见张国刚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371—372页。
第 1期 李 懿:宋代节令组诗的志录功能与民俗意蕴 51
书中皆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民众欢庆节令的场 会景象和宋人崇尚节令娱乐的民情风俗。方孝
景,足见宋代娱乐性氛围比前代更加浓厚。 能 《福唐元夕》三首、赵扦 《杭州上元观灯》二
日趋孳益丰富的节令 民俗有力地影响着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