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ture 6洋务派翻译理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傅兰雅论科技翻译 科技翻译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明末至清雍正初,代表人物徐光启、利玛窦,标志为1607年翻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 第二阶段 道光末年1848年起继续中断已久的科技翻译 标志为李善兰与英国人伟烈雅力翻译的《几何原本》后九卷。 两个阶段的对比 一 相似性 传教士的参与,如傅兰雅、伟烈亚力、林乐知等。 二 不同点 1 “虽创始于客卿,继起者则均国人” 2 基本与宗教脱离关系 傅兰雅John Fryer简介 傅兰雅(1839-1928),出生于英格兰的一个牧师家庭。 1861年,22岁大学毕业即任香港圣保罗书院院长。翌年,京师同文馆成立,赴北京任教习。1868年,转至江南制造局编译馆人编译;1885年,创办格致书院。1896年离华赴美,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学教授。 傅兰雅的翻译态度 “译书启发中国民智,实属神圣责任。智识既无国界,教育更不应有种族观念,彼愿来学,我即往教。” “译书外另有大益于国。因译书而为官者皆通晓西事,能知中西交涉所有益国之处。” 傅兰雅的译学主张一 “然推论此说,实有不然。盖明时利玛窦诸人及今各译书之人,并未遇有甚大之难,以至中止。译西书第一要事为名目,若所用名目必为华字典内字义,不可另有解释,则译书事永不能成。然中国语言文字与他国略同,俱为随时逐渐生新,非一旦而忽然俱有。故前时能生新者,则后日亦可生新者,以至无穷。” 驳斥了汉语难译科技书的说法,指出中国也可创造科技新词汇 从理论上阐明了汉语与世界上其它发达语言一样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与自新力。 傅兰雅的译学主张二 “初译格致各书,须留意于名目,互相同意,则用者初时能稳妥,后亦不必大更改。” “若翻译时配准各名,则费功小而获益大。” “用相同之名,则所译之书,益尤大焉。” 傅兰雅的译学主张二 最早倡导科技译名统一,并制定了译名的具体规则。 一 华文已有之名 设拟一名目为华文已有者,而字典内无处可察,则有二法: 1 可察中国已有之格致或工艺等书 2 可访问中国客商或制造或工艺等应知此名 目的人。 二 设立新名 1 以平常字外加偏旁而为新名,仍读其本音 如:镁、钾、矽 2 用数字解释其物,即以此解释为新名,而 字数以少为妙 如:养气、轻气、火轮船、风雨表 3 用华字写其西名,以官音为主,凡前译书 人已用惯者则袭之 三 作中西名目字汇 译书时所设新名,无论是事物、人名、地名等,都要附录书末,最后编成总汇,“ 制成大部,则以后译书者有所核察,可免混名之弊”。 傅兰雅的译学主张三 “至于馆内译书之法,必将所欲译者,西人先熟览胸中而书理已明,则与华士同译,乃以西书之义,逐句读成华语,华士以笔述之;若有难言之处,则与华士斟酌何法可明;若华士有不明处,则讲明之。译后,华士将初稿改正润色,令合于中国文法” 傅兰雅的译学主张三 “平常选书法,为西人与华士择其合己所紧用者,不论其书与他书配否。故有数书,如植物学、动物学、名人传等尚未译出。另有他书虽不甚关格致,然于水陆兵勇武备等事有关,故较他书先为讲求。” 论述了翻译科技书的选择方法,以及中西译者的配合问题 傅兰雅的译学主张四 论述了中国必将靠翻译西方进步有用之书而获得新生与进步 “况中国书文流传自古,数千年来未有或替,不特国人视之甚重,即国家亦赖以治国焉。有自主之大国弃其书文,而尽用他邦语言文字者耶?若中国为他邦所属,或能勉强行以西文;惟此事乃断不能有者,故不必虑及焉!” 马建忠“善译” 马建忠(1845-1900),字眉叔,江苏丹徒人。光绪二年被派往法国留学。精通英、法、拉丁语,亦谙希腊文,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在李鸿章幕下办理洋务,后反对洋务派的垄断政策,与之分道扬镳。 《马氏文通》 1898年问世,为我国第一部以西方语法理论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古代汉语的语法著作。 “西文本难也,而易学如彼,华文本易也,而难学如此者,则以西文有一定之规矩,学者可循序渐进,而知所止境,华文虽经籍亦有规矩隐寓其中,特无有为之比拟而揭示之。遂使结绳而后,积四千余载之智慧材力,无不一一消磨于所以载道、所以明理之文,而道无有载、理不暇明。以与夫达道明理者之西人相角逐焉,其贤愚优劣,有不待言矣。” “善译”标准 夫译之为事难矣,译之将奈何?其平日冥心钩考,必先将所译者与所以译者两国之文字深嗜笃好,字栉句比,以考彼此文字孳生之源,同异之故,所有相当之实义,委曲推究,务审其音声之高下,析其字句之繁简,尽其文体之变态,及其义理粗深奥折之所由然。夫如是,则一书到手,经营反复,确知其意旨之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