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镇家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
恩格尔系数的关系分析
姓名:张舒
学号:1009501007
班级:应数101
城镇家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恩格尔系数的关系分析
摘要:我国的经济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速度更是为世界瞩目,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国家综合实力都跻身世界前列。经济的发展直接反映在居民生活,特别是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居民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享受上已经今非昔比。文章通过建立合理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城镇家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
引言:19世纪中叶,德国著名的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在研究人们的消费结构变化时得出了一个定律,即恩格尔定律,其内涵是: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不断增加, 人们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渐减小, 反映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 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反映恩格尔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其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 %) = 家庭或个人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从公式中我们可以发现, 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用于食品支出的总额在总的消费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作为一个衡量指标, 它反映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近年来, 我国的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通过我国历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 我们可以证实这一点。
正文:现今社会,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恩格尔系数也不断的下降。为了探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关系,收集资料如下表:
表一:城镇家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恩格尔系数
人均可支配收入x 恩格尔系数y(%) 1990 1510.2 54.24 1991 1700.6 53.8 1992 2026.6 53.04445 1993 2577.4 50.3167 1994 3496.2 50.03928 1995 4283 50.0906 1996 4838.9 48.76093 1997 5160.3 46.59502 1998 5425.1 44.66099 1999 5854.02 42.06798 2000 6280 39.44218 2001 6859.6 38.19902 2002 7702.8 37.67637 2003 8472.2 37.1 2004 9421.6 37.7 2005 10493 36.7 2006 11759.5 35.8 2007 13785.8 36.28948 2008 15780.76 37.88906 2009 17174.65 36.51614 2010 19109.44 35.7
一、自相关的检验:
首先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
Y=51.51181-0.001094x
(1.560066)( 0.000168)
t=(33.01898)( -6.518615)
DW=0.169056
对样本量为21、一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显著水平,查DW统计表可知,dL=1.221,dU= 1.420,模型中DW=0.169056dL,显然模型中有自相关。该模型的残差图如图一:
图一:残差图
用广义差分法消除自相关:et=0.920337et(-1)因此,=0.920337,对原模型进行广义差分,得到广义差分方程:Yt -0.920337Yt-1=(1- 0.920337)+(Xt-0.920337Xt-1)+vt ,对该方程进行回归,可得回归方程为
Yt=2.270357+0.000176Xt
Se=(0.469481)(0.000275)
T=(4.835887)(0.638196)
R2=0.022127 F=0.407294 DW=1.517604
由于使用了广义差分数据,样本容量为20个,查DW统计表可知,dL=1.201,dU= 1.411,模型中DW=1.517604dU,所以说明模型已经不具有自相关,不必再进行迭代。同时,可决系数R2、t、F统计量均达到理想水平。
由差分方程式有:。
因此最终模型为:Yt=28.49951+0.000176Xt
二、ADF检验及协整检验:
由于所用数据为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