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锚杆加固设计理论的研究.pdf
锚杆加固设计理论的研究
邓红健
(湖南路桥建设集团,长沙 4 10044)
摘 要 : 巷道围岩是一种复杂地质体 ,表现出弹性 、弹塑性 、粘弹性 、粘塑性等多种力学特性 。试图用一种理论来解
决现场遇到的不同岩性条件和工程环境下的巷道支护问题是十分困难的。因此 ,多年来在巷道支护理论研究方面
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理论学派和计算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各 自特点 ,主要对三种设计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 ,指出了
各自的优缺点 。
关键词 : 锚杆 ,支护设计 , 围岩松动圈理论 ,中性点理论 ,地应力
中图分类号 : TU47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43 152 (2006)
了技术规范明确要求必须通过实测进行锚固设计 。
1 概述 国内目前锚杆加固设计及参数选择方法基本上
还停留在经验设计阶段和经验数据的基础上 , 即工
自1872 年英国北威尔士露天页岩矿首次应用 程类比法是主要的设计方法 。近年随研究的深入 ,
锚杆加固边坡及 19 12 年德国谢列兹矿最先在井下 国内亦渐渐应用理论方法 ,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三
( ) ( )
巷道采用锚固技术以来 , 锚固技术至今已有 100 多 种设计理论 。 1 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 。 2 全
( )
年的发展历史 。锚固技术是一 种技术经济优越的 长锚固中性点理论 。 3 地应力为基础的锚杆支护
技术手段 , 目前不仅广泛应用于煤矿开采 ,而且也推 设计理论研究 。
广应用于冶金 、水利水电、铁路公路 、军工及建筑等
工程之中 ,可以预见 ,该技术必将得到更广泛深入的 2 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
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于锚杆加固设计方法 , 目前有
两种基本设计方法 :一为经验法 ,即是建立在以往的 中国矿业大学董方庭教授等提出的围岩松动圈
经验基础上的设计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强调 支护理论 , 自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中期 ,在研究和实
了顶板控制问题的本身 ,而缺乏对引起顶板不稳定 践中发展形成 。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
的内在原因的注意 。二为理论法 ,亦称客观法 ,即是 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认为 , 围岩松动圈厚
σ [2 ]
建立在解决顶板支护问题的顶板和岩石力学理论基 度 L P 是围岩强度 、围岩应力 P 的函数 ,即
(σ )
础上的设计方法 。有代表性的是兰和比肖夫 RRU L P = f , P
[ 1 ] σ
准则和帕内克设计诺模图 。实践中常采用将上述 围岩强度 越大, 围岩松动圈厚度 L P 越小; 围
两种方法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一些学者在原采用理 岩应力 P 越大 , 围岩松动圈越大 ; 反之亦然 。巷道
论法和经验或试探法的基础上 ,认为锚杆加固设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