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生命资源+狠抓生态平衡建设——对大力发展中草药生产的探索.pdfVIP

永续生命资源+狠抓生态平衡建设——对大力发展中草药生产的探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其他 永续生命资源-.狠抓生态平衡建设 ——对大力发展中草药生产的探索 张小华 郑忠钦池奖云 (古田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福建古田 352200) 摘 要 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把“科学转化为生命力。”是科技工作神 圣的职责与时代的使命。古田县老科协自成立以来,结合本专业特点,认真配合县科协、县科技局抓好 科学普及,以发展科学技术永续生命资源为己任。作者根据古田乡土特征,把发展中药材生产作为生命 资源来抓注视生态平衡,认真总结以往培植中草药历史经验,大力发展适合本地中药材,努力创建规范 化、标准化、GAP中药材生产基地,作出了全面论述,提出“北药南移树愿景,野生家种展宏图”,与“栽草 能致富,种药奔小康”,为加速创建小康社会开辟新径。同时实施大品种、大市场、大企业策略。倡议招 商引资,联合开发动议,立足全国,放眼世界,为使中药材生产走出国门争占市场份额而努力,提出刍议 与管见。 关键词 生命资源 生态平衡发展中药材生产 导言 中草药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重大的贡献,是 华夏文明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19世纪以来抗生素、Sm合成药物的问世,成为人类用 以治疗疾病的重要选择。然其带来的毒性、抗药性、副作用和药源性疾病,让人们敬而远之。在因果相 循的发展中,许多有识之士,已将目光投向生命源泉——大自然的探索,对天然、绿色、安全、有效中草药 的开发利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古田老科协医药卫生分会专家、学者经过充分的调研,认真的探 索与考证,认为以科学发展观发展中草药生产。保护生态平衡,推广应用中草药防治病是与搞好生态文 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又可为创建绿色家园,永续生命资源,为加速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辟新 径。今特作如下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一、立项开发依据 古田县地处福建省闽中大山脉北段,鹫峰山脉南端。西踞石塔山,北依天湖山,中有土满山,并有闽 江、鳌江风水来潮。境内山峦叠障,岭谷相间,坑岗交错,溪河密布,水系发达,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 的88.56%。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陆地性兼有,夏长冬短,春秋对峙,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年 地貌复杂,植被丰富,中草药资源丰富。经省组织的三次药源普查登录达629种,其中属全省重点普查 品种的有116种,占32%,属省坛列的有39个品种中占60%,属地方性常用的中草药有230种。除满 足需供外,外销的达120多种。曾成为对外贸易的传统物资,尤其受到侨居海内外侨、台、港、澳同胞的青 睐,被作为外出探亲,回乡采购的提手礼。更有古田民间采用中草药知识丰富,世代相传,历史悠久。为 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但由于对中草药缺乏采、收、种的科学知识,许多闲散劳力、 老幼妇孺,缺乏科学发展观永续生命资源,注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认识,更缺乏科学采收与栽培技术 有的贪图小利,尤其对多年生药材乱砍、滥伐与不合时令乱采,使许多野生珍贵中草药遭到严重破坏,甚 至濒临绝种,因此,在科学采集与应用中草药的同时,注视野生转家种稳定药源,注视生态平衡,通过“北 药南移”,引进适合本地生产的中草药,发展药源。不失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改变山乡落后面貌开辟新 561 第二届海峡两岸科普研讨会论文集 径,则是立项的重要依据。 二、成功的经验与教训 我县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就有野生转家种与北药南移引种成功经验。成立有中草药生产指挥 部由县医药公司专人负责指导生产、收购,专业种药场达60多个,种植面积300多亩。生产收购品种达 150余种,收购金额逐年上升,各乡村还兴办小型药场,尤以野生转家种成就蜚然。如1964年在全省我 县召开麦冬生产现场会,成为提供种苗基地。70年代推广“一根针,一把草”中,丰富的天然药库得到充 分利用,福州军区更在我县召开现场会,继之县国营农场、林场、茶场也大力开展问种与积极栽培中草 药,凤都林场1979年种有厚朴210亩、辛荑30亩、杜仲30亩;井边林业队种有厚朴90亩;卓洋京峰药 场种植品种达40余种;水口水梗头仅桔梗收购量达千余担。从而为本县中草药提供了大量药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