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课程实习指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匮要略》课程实习指导.doc

《金匮要略》课程实习指导 第一节 外感发热 [目的要求] 1、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及范围 2、熟悉外感发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掌握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辨证方法 4、熟练掌握高热证的急救处理 [实习要点] 1、病例选择:凡感受六淫之邪引起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渴、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者。 2、外感发热的诊断:体温在37.3゜C以上,可高达39゜C(40゜C,并持续数小时以上不退者,或体温下降后,又逐渐升高;伴有恶寒、寒战,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数等症;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大便、骨髓等培养,X 线检查等针对病因的检查有利于确立诊断。 3、外感发热主要证型的辨证论治;能够熟练运用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三焦辨证的方法灵活处理外感发热。 3.1太阳经证、卫分证 3.1.1太阳中风: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脉浮缓,或伴有鼻鸣干呕。治以调和营卫,祛风解肌,方用桂枝汤。 3.1.2太阳伤寒:发热恶寒,体痛,无汗而喘,脉浮紧。治以解表散寒,宣肺平喘,方用麻黄汤。 3.1.3风热袭表: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口微渴,或伴咳嗽及咽痛,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治以疏风泄热,方用桑菊饮、银翘散。 3.1.4湿遏卫气: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头痛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腔痞,苔白腻,脉濡缓。治以宣表化湿,方用霍朴夏芩汤。 3.1.5暑湿在卫:身热,微恶风寒,头痛胀重,身形拘急,无汗,口渴,脉浮濡数。治以透表涤暑化湿,方用新加香薷饮。 3.1.6燥伤肺卫:发热,咳嗽少痰,咽干喉痛,鼻干唇燥,头痛,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红。治以疏表润燥,方用桑杏汤。 3.2 阳明病证、气分证 3.2.1阳明经证:壮热,汗出,心烦,口渴欲饮,苔黄燥,脉洪数。治以辛寒清气,方用白虎汤。 3.2.2阳明府证:潮热,谵语,腹胀满,甚则腹硬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苔老黄或焦黑起刺,脉沉实。治以通腑泄热,方用大承气汤、谓胃承气汤。 3.3 少阳证、膜原证 3.3.1 少阳本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治以和解少阳,方用小柴胡汤。 3.3.2 邪郁少阳(暑湿):寒热往来,口苦胁痛,烦渴溲赤,脘痞呕恶,舌红 苔黄腻,脉弦数。治以清泄少阳,方用蒿芩清胆汤。 3.3.3 邪伏膜原:寒甚热微,脘痞腹胀,身痛肢重,苔腻白如积粉,舌红绛。治以开达膜原,方用雷氏宣透膜原法。 3.4 营分证 邪入营分:身热夜甚,心中烦扰,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红绛。治以清营泄热,方用清营汤。 3.5血分证 血热炽盛:身灼热,躁扰不安,甚或狂乱谵妄,斑疹密布,尿血便血或吐血衄血,舌深绛。治以凉血散血,方用犀角地黄汤。 4、外感发热的鉴别诊断: 4.1与内伤发热鉴别:病因上外感发热为感受外邪而发,内伤发热则是由脏腑之阴阳气血失调所致;发病上外感发热起病较急,病程短,内伤发热则发病较缓,病程较长;症状上外感发热多表现为热势较高,多伴有口渴,舌红苔黄等实热证,内伤发热则表现为热势高低不一,或呈低热,多伴有面色少华,短气乏力,舌淡,脉数无力等虚证。 4.2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鉴别。 5、外感发热的热型比较:发热恶寒为邪在肺卫;寒热往来是热郁半表半里;壮热为邪入气分,邪正剧争的表现;日脯潮热是阳明热结的标志;身热不扬为湿遏卫气的表现;发热夜甚则为热灼营阴的征象。 6、高热证的急救处理: 6.1物理降温:中药煎液物理降温;冰袋置于额、枕后、颈、腋和腹股沟处降温;50%酒精擦浴。 6.2药物急救:柴胡注射液4ML,每日3--4次,肌肉注射;清开灵注射液20--40ML加入5%--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紫雪散1.5--3g,口服等。 6.3针灸等其他疗法:针刺曲池、合谷,配内关、足三里,均用泻法;穴位注射,用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取曲池或足三里穴位注射。 [病案举例] 病者:廖××,女、39岁,初诊时间:1985年1月20日。 病历摘要:患者4天前受凉后发热恶寒、咳嗽咽痛,经门诊治疗3天,用中、西药治疗,发热仍不能退。近日反见增高,咳嗽加剧,咯痰黄黑,伴胸痛气促,而求诊入院。入院时见:高热39.5℃,面红赤,口干口渴,咽红、唇红,唇边疱疹,咯痰黄黑,胸闷胸痛,气粗汗多,小便黄短,大便硬,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X线胸片示右下肺炎。 诊断:风温。辨证:邪在气分,肺胃热盛。治则:清气泄热。方药:白虎汤加减:生石膏30g(先煎) 知母12g 鱼腥草30g 黄芩12g 淡竹叶12g 瓜蒌15g 桔梗10g 花粉15g 芦根30g 大青叶15g 浙贝母10g 甘草3g。水煎服,每天1剂;上下午各服l/2。二诊:服上药3剂后,大便通畅,体温下降至38℃左右,精神转佳,仍咳嗽不止。舌质红,苔黄,脉滑数。上方去淡竹叶加北杏仁10g,再进3剂,服法同前。三诊:病情好转,体温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