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文章编号:CSTAM2013.P28.E0156
某炼钢厂吊车梁疲劳应力测试分析
+郑云1…,陈煊1,杨建平1,一,张贵成1,一,李忠煜1,2
(1.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8;2.国家工业建构筑物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北京,100088)
摘要:本文对某炼钢厂房吊车梁进行了疲劳应力测试,根据实测结果统计得到的欠载效应等效系数af
都超过了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规定的值O_8。说明该炼钢厂房吊车运行非常繁重,
在验算吊车梁疲劳强度时,应按实测结果考虑欠载效应等效系数,采用规范规定的af值计算吊车梁的
疲劳有可能是不安全的。
关键词:吊车梁,疲劳,欠载效应等效系数,应力测试
1 引言
某炼钢厂厂房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到目前已经过了近五十年。在此期间,中国冶金生产技术已经
有了很大进步,转炉炼钢取代平炉炼钢,连铸技术取代初轧。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每炼一炉钢的时间
大为缩短,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吊车运行的频繁程度提高。现场检查发现该厂房吊车梁出现严重的疲劳损伤,
上翼缘与腹板连接多处出现疲劳裂缝。为了解该厂房吊车运行频繁程度和吊车梁实际应力水平,对该炼钢
厂房的吊车梁进行了疲劳应力测试。
2吊车梁疲劳应力测试
根据现场吊车梁结构形式和生产特点,在本次检测鉴定范围内的加料跨抽取18米吊车梁A/4—5线和
正常生产工况下对其进行实际应力测试,为钢吊车梁疲劳性能分析提供数据。
根据现场实际状况和吊车梁的受力特点,在抽取的四根吊车梁跨中截面的下翼缘布置测点,各测点具
体位置如图1~图3所示。在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测试,对所选吊车梁进行连续测试,连续测试时间不少于
8个小时。
图I加料跨吊车梁A/4—5测点位置示意 图2加料跨吊车梁~3/4—4测点位置示意图
丌山雷¨ ①
图3接受跨吊车梁G/101--102测点位置示意图 图4 出坯跨吊车梁B/8—9测点位置示意图
作者简介:+郑云(1976一)男,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工程结构抗震与加固改造研究(E—mail:IS811051632@139.corn)
·II.380
3 吊车梁疲劳应力测试结果分析
按照现场采样测试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所测各梁的应力.时间曲线如图5~8所示,各吊车梁的实际
应力数据统计见表1。
表1应力测试数据统计表
序号 所在跨间 构件位置 最大应力幅(MPa) 应力循环次数
l 加料跨 ~4—5 80.9 81
2 加料跨 ~3/4—4 63.9 155
3 钢水接受跨 G/101一102 56.5 69
4 出坯跨 B/8—9 40.0 114
图6加料跨~3,4__4梁应力.时间曲线
I曙
*’1 }m!
。t}…—j;ir一———1;i……一—ii_—_…一_Ⅳ一…—鬲ntl“台 —·——···——·____J
图7 接受跨G/10l一102梁应力.时间曲线 图8出坯跨B/8—9梁应力.时间曲线
根据测试数据统计结果,按该厂房被测吊车梁的等效疲劳应力幅, 按使用50年的应力幅循环次数和
按应力循环2x106次推算,欠载效应等效系数公式为:
旷[磷铲厂
根据吊车梁应力实测结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IEC61850、PQDIF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及研究试制.pdf
- 基于IER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pdf
- 基于PIC单片机AGC控制系统设计.pdf
- 基于PLC控制泵房自动化--长桥水厂备用取水泵房自动化改造.pdf
- 基于PolyMax法某轿车排气系统试验模态分析.pdf
- 基于T-S模糊模型PI主动队列管理算法.pdf
- 基于VHDL硬件描述语言FPGA新实验开发--简易处理器实现.pdf
- 基于WIA-PA无线网络汇流箱监测系统应用与研究.pdf
- 基于北斗导航系统野外探查多功能手表.pdf
- 基于行业特色煤炭领域应用型自动化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培养模式及研究实践探索.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