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信息交流过程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教学设计.doc

第7节《信息交流过程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节《信息交流过程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教学设计.doc

第7节《信息交流过程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教学设计 ? 一、学习者分析 初一学生对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平时的信息交流过程中,总有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做一些不负责任的事,他们对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一些道德和法律问题还缺乏较深刻地认识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的主要内容为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和怎样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它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有重要意义。 重点: (1)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 (2)鉴别各种信息行为的好坏。 难点: 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 1课时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 (2)初步了解与信息交流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   通过资料的,体会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及形成鉴别和抵制有害信息的能力。 增强法律意识,尊重他人的创造性劳动,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了解——分辨——讨论分析——归纳——巩固加强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本课, 教学环节 教 师 教 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阅读案例 阅读下面几个案例,思考案例讲了什么: 案例一:熊猫烧香”病毒作者在武汉落网 案例二:盗用账号入侵多媒体通信网 案例三:为上网17岁少年砍死奶奶 案例四:360与腾讯侵权事件 打开Z盘的word文件,自主阅读 通过案例了解信息交流过程中常见的犯罪现象 上网搜索 了解 法律 提问:4个案例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问题 回答问题 围绕下面3个问题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法律对制造、传播病毒,入侵别人电脑等行为有什么样的规定和惩罚? 沉迷于网络有什么危害? 法律对侵权行为如何制裁? 自主学习 回答问题 了解法律相关知识,为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 问卷调查:辨别身边的信息交流行为 以网上问卷形式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现实行为的一些判断。 以下做法哪些不妥( ) A.看到Q群有网友发布捐款帮助地震灾民的信息,热心的网友看到信息立刻转发到其他群 B.随意删除网上共享的同学作业,反正没有造成多大损失 C.想炫耀一下自己的电脑技术,入侵同学电脑,修改了设置。 D.在学校机房中,觉得桌面不好看,根据自己喜好设置电脑中的配置 2、下列行为要负法律责任的是( ) A.某人想测试网络电子警察的反映速度,在110网站上报警谎称自己被抢劫了 B.某人在飞机上开玩笑说自己藏了爆炸物品在机上,导致飞机停飞 C.在微博中谎称自己是某部队的高官、炫富,该微博被转发了十几万次 D.为了提高自己的编程技术,利用系统漏洞编写病毒程序,但不小心发到网络上了。 3、判断哪些行为不侵犯知识产权( ) A.购买盗版软件 B.在网上搜索资料,并直接放到个人作品中。 C.经过同意,借用同学的作业参考 上网进行问卷调查 联系学生的实际以及目前信息网络中常见的行为,提高学生对错误行为以及相关法律的认知度,解决本课重点 教师通过问卷生成的图表了解学生的看法,引导学生正确辨析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听讲、适时回答问题 讨论: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 教师介绍什么是知识产权? 讨论下列行为下列行为是否触犯知识产权?并说原因 购买盗版的软件 在网上查找资料,把资料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讨论、辩论 选取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两种现象,引发讨论,通过讨论了解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引导多角度思辨问题,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的印象 (课件展示)几种侵权行为 未经许可擅自使用 转载侵权 网络抄袭与剽窃 观看、阅读 拓宽知识面,了解相关的法律问题,为树立良好的道德修养做铺垫 归纳网络道德规范 引导归纳青少年要遵循的网络道德规范 (1)不阅读、不复制、不传播、不制作危害国家安全、妨碍社会稳定、污染社会环境的反动、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 (2)不制作、不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不模仿计算机“黑客”的行为。 (3)不随意修改公用计算机的设置,不窃取他人的密码,不偷看或者擅自删改他人的文件。 (4)不剽窃他人的作品,不使用盗版软件。 (5)不沉迷于网络、游戏。 学生归纳 理清脉络,树立良好道德修养意识 巩固 评价 发放测试题 查看学生成绩,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 单机测验 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巩固本课知识点 教学评价 4、教学资源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教学的目标,通过过案例教学、问卷调查、讨论、小测等多样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丰富而不枯燥,教学所选案例、问题注重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分辨信息交流过程中行为的好坏,提升法律意识。设计讨论环节,选取贴切学生日常生活的事例进行讨论,其中购买盗版软件是否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有学生提出卖盗版软件的人违法而买盗版软件不违法,因为购买者分辨不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