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潮汕名胜古迹.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课 潮汕名胜古迹.doc

第9课 潮汕名胜古迹 导言:潮汕地区,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称。在潮汕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哺育了海内外两千多万潮人,有自己的语言、音乐、戏剧、饮食、风俗和自己的文化形态,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潮汕文化。潮汕悠久的历史产生了大批的文化学术名流,从而流传下大量古籍善本、图录方志,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历史文献。发掘和研究潮汕,对于促进潮汕地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增进海内外潮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潮阳海门莲花峰 ?? 史载南宋末年,文天祥勤王之义军转战闽粤赣,于公元1278年冬曾驻军于终南山,登峰寻觅帝舟,见石历风霜雨雪,惊涛骇浪,秉天地之正气,纵裂若莲屹立于海天之间,感慨系之,遂命题该石为“莲花峰”,砥砺自己为国为民的意志。自宋起,莲花峰石和天文样就成了 历代忠贤凭吊的芳迹,也留下近百幅的摩崖题刻。现莲花峰已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 潮阳区海门镇位于南海之滨,距县城11公里。与汕头经济特区相距22公里。三面环海,一面靠山,气候冬暖夏凉,海岸线长达20公里。是汕头地区优良渔港之一,也是我市对外开放、货物出口直航香港的起运点。?? 海门镇古称海口村,创建于宋朝时期,因处理练江出海口,故称。后临海筑城,势若大海之门户,遂更名为海门。明洪武27年(公元1394年)始筑垣于此。是年,潮阳守御千户所迁于此,驻扎水师,作沿海治安保障。今所在城墙残垣犹存。据县志记载:“海门在县城东南二十里……为县南要隘。”明清两朝中,是我县东南海防重地。清康熙3年(公元1664年)海门建水师营,置参将一员。康熙42年(1703年)设海门参将署。日军侵华,汕头沦陷期间,汕头海关搬迁海门,设置办公。?? 海门镇自明清以来,是一个人品密集,商贸、渔业发达,经济繁荣的港口。解放前夕,海门与香港通航往来频繁,成了国货与外货交流贸易的起落点,曾有“小香港”之称。?? 1983年经省、市批准,海门港成为我市农副产品出口直航香港起运点。1990年被中央交通部批准为综合通商港,1991年7月又被批准在海门建台湾渔民接待站。?? 海门既是粤东重要港口,又是旅游胜地。名闻遐迩的莲花峰位于市区的南端。因峰上由一群凸起的巨石拱围。从陆上望去,似含苞欲放的莲花;从海上远眺,状似出水芙蓉,“莲花峰”因此得名。万以1278年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匡宋抗元,毁家纾难,倾家产以充军饷,兴师勤王,转战粤东大地,追踪帝。驻军海门,登峰望帝舟,但见苍海茫茫,水黑云寒,不禁顿足长叹,足下巨石遂成瓣状,继而挥剑刻下“终南”两个遒劲大字。忠贤留下芳迹,吸引了历代名流,诗人墨客登临凭吊,留下摩崖石刻诗章不止百篇。万为令人瞩目的是宋代名士张鲁庵(张奂)的“鲁庵书舍”题刻和清末抗法名将、刘永福草书石刻“虎”字,一笔而成,奕奕生辉,清知县臧宪祖“丞相勤王到海崖”草刻,更令人赞叹。“万人冢”更是海内外游客必欲登临之处。解放后,在上级重视下,莲峰风景已逐步恢复修葺,每年前来观光的喜宾、游人数以万计。著名作家老舍1962年游峰时,就留下“遥怜信国此峰头,水黑云寒望帝舟;今日红旗明碧海,神州儿女竞风流。”“饮露餐明霞,青莲十丈花,海门潮起落,万古卫中华。”的诗篇。1982年著名画家刘海粟、陈大羽、罗铭等到莲花峰,也留下帧帧墨宝和丹青,更增莲峰瑰丽新姿。?? 在上级关怀下,莲花峰风景区被定为潮阳市委、市府接待基地,随着潮阳市各项配套设施的日臻完善及各项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以海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名刹岩胜为特色的莲花峰风景区,必将越来越受到海内外有识之士的青睐。位于潮阳铜盂镇小北山麓,创建于唐贞元七年(791),时禅宗六祖惠能门人大颠祖师(732—824)归潮阳,弘法建寺。唐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遭贬潮州,与大颠交谊甚笃,临移袁州,登灵山面别大颠并留官衣二袭。僧懦交往,“灵山留衣”便成千古佳话。灵山寺现存之舌镜塔,拔木坞、写经台、祝圣碑、开善藏、白石槽、千丛果与留衣亭成灵山八景。 古刹背负青山,面对明湖,岗阜环抱,松篁耸翠,鸟语泉,环境清幽,向有“九龙八首,狮象对峙”之誉。 灵山寺是慧能大师嫡传第三代弟子——大颠禅师开创於唐贞元七年(791年),由当地巨富朝请大夫洪圭(名大丁)舍地捐资,助成善举。大颠比此寺为西天的灵鹫岭,故命名“灵山”。 大颠(732一824年),俗姓陈(一说姓杨),讳宝通,祖籍河南颖川。唐开元末出生於潮阳,大历中与药山惟俨同登潮阳西山(今称西岩),礼惠照禅师剃度出家。不久同赴南岳参拜石头希迁禅师,大悟心地。唐贞元五年(789年)归潮阳,率门人善觉、玄应、智高等於邑之东山开辟白牛岩,登山求法者越来越多,遂於邑西五十里之幽岭下创建灵山禅院,传法者千馀人,门徒遍布闽粤。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谏唐宪宗迎佛骨被贬潮州,在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内,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