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册《22、小珊迪》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册《22、小珊迪》教学设计.doc

第八册《22、小珊迪》教学设计 长阳中心校中心小学 刘金环 【】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珊迪善良、诚实的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的品质。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你们听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吗? 那位小女孩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的故事,他叫小珊迪。看他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课题:小珊迪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轻声读课文,借助生字表或字典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课文,反馈学习情况) 反馈:1、出示课件:生词(指名读 齐读)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过渡:看来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一)学习1——8自然段(体会“小珊迪生活的贫困与窘迫”) 1、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直线划出描写小珊迪外貌、语言的句子,多读几遍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读找——指名读——说、补充说——指导读) 2、寒风呼啸,滴水成冰,那又薄又破的单衣怎能抵得住寒风的侵袭!可怜的小男孩向我们走来 ......(齐读外貌的句子。) 此时此刻他多么需要一件御寒的衣服,一双保暖的鞋子,一块面包充饥,可是今天他一盒火柴也没卖出去,他多么希望能有人能买他一盒火柴呀,他对我们说(齐读):“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3、作者买火柴了吗?小珊迪又说了些什么?(出示课件) 默读思考:(1)在小珊迪请求“我”买火柴的过程中,他的语气有什么变化?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边读边把表示珊迪语气变化的词圈出来,做好批注。 [①汇报学习情况 ②屏幕上句子中的“请” “请求” “乞求”三个词用红颜色凸现出来。请求:说明要求,希望得到满足。乞求:请求给予。③指名读,读出变化。④分角色朗读对话。] 板书:可怜 4、作者是怎么想的呢?(指名读课文地八自然段) (1)理解“猜想、断定”[①猜想:猜测估计。 断定:在有充分根据的基础上,下结论。②你能用猜想说一句话吗?] (2)出示课件:我根据( )猜想( )。根据什么把小珊迪猜想成什么人? 我根据( )断定他他不是那种( )人。他不是哪种人? (指名说一说) 过渡:说得多好啊!他很穷很可怜,他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贪财的人,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那他到底是哪种人呢?快读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9——14自然段(体会小珊迪的“诚实、善良” ) (出示课件):⑴默读课文9——14自然段,想一想:小珊迪是在什么情况下让弟弟去还钱的?他在临死前最挂念的是什么? 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边读边做批注,并和同学交流。 学生汇报: ·小利比的话(感受珊迪的诚实)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体会?从哪体会到的?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联系小珊迪的生活,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体会。 (生练读——指名读——师提示) 板书:诚实 ·小珊迪的话(感受珊迪“善良、诚实) 1、怎么说的?(体会“难受”一词为什么难过地说,体会珊迪因没亲手把钱送还和自己将没法照顾弟弟而难过) 2、指名读,学生感受当时的情景。 板书:善良 ·作者的话(体会作者感情) 出示课件: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打算买一盒。 我握着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1、理解“纠缠”(纠缠—找麻烦) 2、这两句话中,作者对珊迪的态度一样吗?(生答)那谁说说有什么不同?是什么使作者的态度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学生回答) 3、是啊,小珊迪的诚实、善良打动了“我”,当他听到别人答应永远照顾他的弟弟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回归整体(结合板书) 小结:同学们,小珊迪放心地走了,他留下了他的弟弟,留下了他那诚实善良的品质,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一下这个动人的故事。 (配乐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拓展练习以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二)请同学默读全文把这篇文章分为三段,说说分段依据。1.按地点变化(旅馆门前——旅馆里——珊迪家)   2.事情发展顺序     分三段(一)(l-8)(二)(9-11)(三)(12-14) 《语文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它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也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育人的个性特色,应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材特点 《小珊迪》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爱丁堡的故事: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为了挣到1个便士,在换钱返回的路上,被一辆马车轧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