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捞越华族族群语言及文化的维护古晋地区的微型华文中学之研究.pdfVIP

沙捞越华族族群语言及文化的维护古晋地区的微型华文中学之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沙捞越华族族群语言及文化的维护古晋地区的微型华文中学之研究.pdf

2015年第 1期 南 洋 问 题 研 究 No.12015 (总第 161期) S0UTHEASTASIAN AFFAIRS GeneralSefialNo.161 沙捞越华族族群语言及文化的维护 古晋地区的微型华文中学之研究 [台湾]曹淑瑶 (厦门大学 南洋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东海大学 通识教育中心,台湾) 摘 要:沙捞越古晋地区,除古晋中华第一中学一间大型的华文中学外 ,尚有古晋中华第三中 学、古晋中华第四中学、石角民立中学及西连民众中学等4间学生人数少于300人的华文中学,这 4间微型的华文中学 。却都是具有初、高中课程的完全中学,它们对沙捞越华族族群语言及文化的 维护也有一定程度的贡献。本文依据文献、田野调查以及相关人员提以供之资料,对这4间华文 中学的创立、发展及其经营作一探讨。 关键词:沙捞越华族 ;微型华文中学;华文教育;华语 中图分类号:D634.3/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56(2015)01.0052—09 一 、 前言 古晋省在 1963年沙捞越成为马来西亚的一州前,称为第一省,是华族南迁沙捞越后主要分布 的地区之一,1986年被划分为古晋省及三马拉汉省(SamarahanDivision)。古晋省华族泰半居住于 古晋市区,在古晋市区共有古晋中华中学校董会辖下的第一、第三、第四3间华文中学,而在市郊则 有石角民立中学,以及现划入三马拉汉省西连县的西连民众中学。 沙捞越全州现共有 14间华文中学,总计超过 6000名的学生,②上述 5间华文中学,除古晋中华 第一中学外,其余4间学校学生合约700人,仅 占全沙 14问华文中学学生总数的12%。④尤其石角 民立中学及西连民众中学的学生人数通常少于 100人 。由于这 4校学生人数常不及 300人,当地 收稿 日期 :2014—09—26 基金项 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 目“东南亚华商实力研究—— 以华商资产估算为重点”(12JJD810026) 作者简介:曹淑瑶,女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博士生,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 本文之撰写得到沙捞越华族文化协会蔡增聪执行秘书、古晋中华第三中学林美燕教务主任 。石角民立中学 张国悦校长、西连民众中学黄萍校长提供数据和协助,以及东海大学荣誉教授古鸿廷博士之核校 ,特此致谢。 ① 当地的华族至今仍常将此在行政区域分为两省的地区并称为晋汉省。 ②2011年时,沙捞越 14间华文独立中学共有高、初中学生6143人,见董总独中工委会 :(2011年工作报告书》, 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2012年。第321页。 ③ 马来西亚华社称这 14问华文中学为华文独立中学。 . 52 · 华文教育工作者通常称其为 “微型”学校 。这 4间华文中学规模虽小,但都是具有高、初 中部提供 6 年中学教育的学校,且创办迄今已数十年,本文拟就它们的创立、发展及经营作一探讨。 二、古晋中华第三中学及第四中学的创立 古晋中华中学 自1946年创立之后,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至 1956年时已达到 1700多名,原有校 园无法容纳,古晋中华学校校董会乃决定将部分初中部学生迁往浮罗岸路的临时校舍,1958年6 月再迁往位于诏安路上的中华第五小学校舍上课,正式定名为古晋中华第三中学 (简称三中),英 文校名为ChungHuaMiddleSchool,No.3,留在槟岭路校园的古晋中华中学则称为古晋中华第一 中学(简称一中),英文校名为ChungHuaMiddleSchool,No.1。1962年4月,英殖民政府实施华校 改制计划,校董会宣布拒绝以英语取代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改制,①不再接受政府津贴。…不 久,沙捞越教育部致函校董会,限三中于 1962年 12月底前迁出中华第五小学校园,同时不准三中 暂用一中空地建设临时校舍之申请。为求设立一永久校园,校董会决定在福州路购买校地兴建校 舍,1963年 1月三中在新校舍如期开学,仅办初中商科班,招收小学毕业生就读,1

文档评论(0)

月光般思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