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 陷阱类渔业技术
第一节 作业原理和特点
陷阱类渔具是将渔具固定设置在水域中,拦截诱导捕捞对象,使其陷入而被渔获的一种渔具。这种渔具允许鱼进入但是鱼要想返逃却很困难。此类渔具的渔获机制,基于阻断、诱导、分区、陷阱等渔法要素,对沿岸附近或靠岸洄游的产卵、索饵等鱼群,拦截其鱼道,通过诱导使其陷入而一举捕获。
陷阱类渔具是一种简单的、被动式的渔具,陷阱捕鱼是一种古老的捕鱼方法。在古时候,由于潮汐的涨落造成了河和湖的水平面上升下降,使鱼被那些由石头和木棒构成的障碍物拦截住。于是那时的人类就知道了把鱼赶往这些有障碍物的地方,可以捕到较多的鱼。此外,还发现当鱼对障碍物比较熟悉时就很容易逃脱,所以人们就希望能把这些障碍物移到另一个水域去捕鱼。然而要移动这样的天然障碍物或构造类似的障碍物是比较困难的。由于那些构成障碍物的石头比较重,新的类似的石头也很难找到,于是渔民们就尽力使用一些相对较轻的、容易取得的东西来制作,比如树枝、灌木和一些藤类植物。逐渐地,人们用灌木及由藤编制的网创造了更轻的、更容易移动的陷阱,使得他们更方便地到一个新的水域捕鱼。另外,还尝试着在湖泊、江河和沿海水域制作更大、更复杂的栏式陷阱进行捕鱼活动。
根据沿岸地形和鱼群洄游范围,有的陷阱渔具规模很大。多数渔具在相当长的期间内固定一处,保持原来的位置不作移动。因此,敷设渔具的渔场位置,应选择在鱼群的洄游通道上,要求历年相对比较稳定而且捕捞时间较长,具有相当的可捕量。数种不同的捕捞对象,先后经过同一沿岸渔场洄游,更能发挥陷阱渔具的长年捕捞效能。较小规模的陷阱类渔具,也可在较短期间内改变其敷设位置。陷阱渔具通常在海滩潮间带敷设渔具。有的在河口内湾、岛屿、山岙一带,利用有利地形,敷设渔具;有的在平潮时将渔具埋入滩底,潮水涨平时吊起上纲及网衣。有的简单地用石块垒成一堤岸拦截鱼类。它们都是借潮流涨落,拦截随涨潮而来的鱼虾类,是陷阱类渔具传统的作业方式。
世界各个区域的鱼、甲壳动物、头足类都具有区域的特征,然而,一些种类可以在海洋和河口广泛分布,例如鲨鱼和鱿鱼等。更普通一些的鱼、甲壳动物、头足类可以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冷水水域被发现。大多数的鱼、甲壳动物(龙虾、虾、蟹等)和头足类(鱿鱼、章鱼、墨鱼等)都可以被陷阱类渔具捕获。所渔获的数量取决于作业水域中鱼、甲壳动物、头足类的数量,以及它们在水中的分布。如果它们在水中聚集少,或不四处游动觅食,就不能算是好的渔获目标鱼种,除非能够把它们吸引到陷阱中。大多数底层作业的陷阱被敷设在岩礁区作业,在那里鱼和其它生物被礁石和粗糙的地面所聚集。在岩礁区不太适合刺网和拖网作业。鱼和甲壳动物可能生活在洞穴里,埋藏在暗礁下或泥土里。然而,如果鱼类在白天或夜晚的某个时间离开这些保护去觅食、交配或寻求更好的保护场所,这可能使渔民有好的渔获。如果陷阱对所捕的鱼有吸引力,就会产生较好渔获效果。诱饵的选择也很重要,可以很容易地吸引目标鱼类。捕捞对象对陷阱渔具的行为反应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有些鱼类畏惧网壁,被拦截后沿网壁一定距离移动,不易进入网内。勉强进入网内,活动范围小,不易返逃。此类属被动性陷入(如鯵、鮐等)。有些鱼类对网壁不产生恐惧,贴近网壁移动,很容易进入网内,活动范围大,然而从网门处返逃也容易,此类属主动性陷入。
陷阱类渔具的种类很多,规模大小悬殊,作业方式也有较大差别。我国海洋陷阱类渔具中,主要以插网型为主,沿海各地均有,主要拦截随涨潮游来的鱼、虾,待退潮后捕获,主要捕捞小型鱼类、虾、蟹类,兼捕多种鱼、虾的幼体,对渔业资源繁殖保护不利,应受到限制发展。建网型渔具,敷设在近岸鱼类洄游通道上,靠其横断潮流的网墙,导鱼进人网圈,最后到达取鱼部。网墙长度达500m以上,并以捕捞成鱼,经济效益较高,为陷阱类渔具中较先进的作业形式。但由于渔具规模大而结构复杂,同时对渔场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需有岛屿或岬角为屏障,不易受到大风浪侵袭,海底平坦无障碍物,底质泥沙,潮流以往复流为主,流速不大于2kn。目前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同时网具的数量也不多,今后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发展。箔筌型渔具大多数分布于内陆水域,其敷设的地点和渔具结构各异,这是广大渔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各个水体特点,以及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而创造的。从近期发展情况来分析,这种渔具尚可继续发展,但对捕捞幼鱼应必须采取放宽箔缝,使用大网目取鱼部等措施,保护渔业资源,使近海渔业可得到长期利用。
陷阱类渔业的特点是:制作简便陷阱的价格通常很低,而且当地的许多低价材料可被利用;铺设和起吊陷阱方法简单,成本不是很高,简单的陷阱只要用独木舟或无动力的渔船就可完成操作过程;即使使用更先进的陷阱渔法,与之相应的燃油和设备价格远低于其它的渔法,如拖网、刺网或围网;通常来说,由于陷阱捕鱼对水下的岩礁没有破坏,而且能够控制渔获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