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地雷战,感受红色文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温地雷战,感受红色文化.doc

重温地雷战,感受红色文化 大秦家学校小学部 四年级一班 秦春晓 “海阳的铁西瓜,威名传天下。轰隆隆,轰隆隆,炸的鬼子开了花。”参观了《地雷战纪念馆》,接受了一次革命历史传统教育。一只巨大地雷,远处的山头上,耸立着一个碉堡,使人们仿佛又回到了烽火硝烟的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期间,海阳民兵在艰苦的条件下,自己碾炸药,制造石雷,创造了夹子雷、连环雷等10多种地雷和子母雷、头发雷等30多种埋雷方法,先后作战2000余次,毙伤俘敌1897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那泛着金光的刀枪、地雷,那带着硝烟的奖章、锦旗, 激励着一代代爱国的中国人自强不息。 ??? ???? 参观中我们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看一件件图片、实物,在民兵英雄雕塑前驻足沉思,深深地为海阳民兵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海阳人民自己动手,造地雷“一硝二磺三木炭”,埋地雷“不见鬼子不挂弦”,创造了游击战的独特战法,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和模范战斗村。有全国民兵英雄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爆炸大王赵同伦,胶东女英雄陈桂香等;特等模范爆炸村赵疃村、文山后村、小滩村,战斗模范村五虎村、民兵模范村团栾家村等。其中特等模范爆炸村赵疃村,就涌现出了全国民兵英雄1人,胶东英雄、模范40多名。1945年,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为海阳县民兵题词:“英雄造雷乡,雷乡出英雄”。196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以赵疃村及民兵英雄为原型,实地拍摄了《地雷战》,使地雷战的英雄故事家喻户晓。 ???? 进入景区游览,不时看到一座座当年的民居,路旁还有抱着地雷的日本兵雕塑,那惊恐的面孔,使人想到了日本鬼子被地雷战吓得胆战心惊的样子。海阳民兵的地雷战不仅在抗日战争中威震敌胆,而且在解放战争中依然威力无穷。配合解放军作战,开展阵前爆破,阻击、围困、封锁进犯胶东的国民党军队。同时,积极参军、参战和支前,海阳县有1.6万人参军,组织支前民工271966人次,出动担架24800余副,小推车11800余辆。支前民工冒着枪林弹雨,随军转战黄海之滨,大江南北,用推车推、肩挑、背扛、人抬。把弹药、粮食等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与此同时,后方妇女还积极组织起来,筹集粮草、加工军粮、缝制军服、赶做军鞋。涌现出许多支前模范、人民功臣,海阳县也被誉为“支前模范县”。在解放战争中海阳县牺牲的革命烈士有4783人。据统计,胶东20多个县中涌现出的民兵英雄在名册上有220人,仅海阳县就有133人,占总人数的60%。由此可见,海阳人民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在观看革命烈士名录时,随行的一位指着一个人的名字向我介绍说,这是他的一个叔伯爷爷。他还告诉我,在解放战争中,海阳县家家都有参战、支前或牺牲的亲属。我听后,甚为感动。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参观,展览结束了。我还沉浸在海阳民兵的英雄事迹当中,为海阳人民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地雷战不愧是海阳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创举,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成功实践,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敌、团结抗战的光辉典范。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学好本领,决不辜负先烈们的鲜血和希望,把我们的国家,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建设得更加美好!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